杏仁

别名:

杏核仁(《本经》),杏子(《伤寒论》),木落子(《石药尔雅》),苦杏仁(《临证指南》),杏梅仁(《浙江中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杏、野杏、山杏、东北杏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meniaca vulgaris Lam.[Prunus armeniaca L.]2.Armeniaca vulgaris Lam.var.ansu(Maxim.)Yü et Lu[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3.Armeniaca sibirica(L.)Lam.[Prunus sibirica L.]4.Armeniaca mandshurica(Maxim.)Skv.[Prunus mandshurica(Maxim.)Koehne]采收和储藏: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3.山杏 生于海拔700-2000m的干燥向阳、丘陵、草原。4.东北杏 生于海拔400-1000m的开阔的向阳山坡灌木林或杂木林下。资源分布:1.杏 分布于全国各地,多系栽培。在新疆伊犁一带有野生。2.野杏 主产于我国北部地区,栽培或野生,尤其在河北、山西等地普遍野生,山东、江苏等地也产。3.山杏 分布于东北、华北和甘肃等地。4.东北杏 分布于吉林、辽宁等地。

英文名称:

Bitter Apricot Seed

药材类别:

性味:

味苦,性微温,有小毒。

归经:

入肺;脾;大肠经

功效:

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主外感咳嗽;喘满;伤燥咳嗽;寒气奔豚;惊痫;胸痹;食滞脘痛;血崩;耳聋;疳肿胀;湿热淋证;疥疮;喉痹;肠燥便秘

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药用部位:

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杏、山杏等的成熟种子。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落叶小乔木,高4~10米,树冠圆形,树皮暗红棕色,枝条甚密,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达45厘米,近顶处有2腺体;叶片圆卵形,长5~9厘米,宽4~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边缘有细锯齿。春季先叶开花,单生枝上端,着生较密,稍似总状,花几无梗,花萼基部成筒状,上部5裂;花冠白色或浅粉红色,直径的3厘米,花瓣5,宽倒卵形;雄蕊多数,着生萼筒边缘;雌蕊单心皮,着生萼筒基部。核果卵圆形,直径约3~4厘米,黄色而带红晕,微被短柔毛或无毛,核扁心形,沿腹缝两侧各有一棱,棱突起锋利的杏仁,其味甜,棱平钝的杏仁,其味苦。种子1粒,心状卵形,浅红棕色,味苦或不苦。 均系栽培。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以及山东、江苏、河南及西藏等地均有生产。

植物形态:

1.杏 落叶小乔木,高4~10cm;树皮暗红棕色,纵裂。单叶互生;叶片圆卵形或宽卵形,长 5~9cm,宽4~8cm。春季先叶开花,花单生枝端,着生较密,稍似总状;花几无梗,花萼基部成筒状,外面被短柔毛,上部5裂;花瓣5,白色或浅粉红色,圆形至宽倒卵形;雄蕊多数,着生萼筒边缘;雌蕊单心皮,着生萼筒基部。核果圆形,稀倒卵形,直径2.5cm以上。种子1,心状卵形,浅红色。花期3-4月,果期6~7月。2.野杏 本变种的主要特征为 叶片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花常2朵簇生,淡红色;果实近球形,红色;核卵球形,离肉,表面粗糙而有网纹,腹棱常锐利。3.山杏 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叶卵形或近圆形,长(3-)5-10cm,宽(2.5-)4-7cm。花单生,直径1.5-2cm;萼片长圆状椭圆形,先端尖;花瓣近圆形或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果实扁球形,直径 1.5-2.5cm,两侧扁,果肉薄而干燥,熟时开裂,味酸涩,不能吃。核易与果肉分离,基部一侧不对称,平滑。花期3~4月,果期6~7月。4.东北杏 大乔木,高5~15m。幼枝无毛。叶椭圆形或卵形,长6~12cm,宽3~8cm。花粉红色或白色;雄蕊多数;子房密被柔毛。核果近球形,直径1.5~2.6cm,黄色;核近球形或宽椭圆形,长13-18mm,宽11~18mm,粗糙,边缘钝。花期4~5月,果期7月。

药物采收:

1.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抗盐碱。夏季在43.9℃高温下,生长正常;在-40℃低温可安全越冬。可栽种于平地或坡地。对土壤要求不严。2.栽培技术 用种子或嫁接繁殖。种子繁殖:采摘成熟果实,搓去果肉,大粒每50kg出种子5-10kg,小粒每50kg出种子7.5-15kg,种子纯度为98%,发芽率为86%,以1:3湿沙混合进行冬季沙藏。春播于3月下旬,秋播于11月下旬(放于通风处阴干后即可播种)。常采用大垅播种,每垅播种1行,点播株距为10-15cm,每穴1颗种子,播后覆土厚5-6cm(约为种子直径的3倍),镇压。嫁接繁殖:砧木用杏播种的实生苗或山杏苗,枝接于3月下旬,芽接于7月上旬至8月下旬进行。3.田间管理 幼苗出现3-4片叶时进行疏苗,2-3星期后进行第2次间苗,并及时灌水,防止风吹伤根,遇天气干旱酌情灌水,7-8月雨季注意排涝。苗高达45cm,可在芽接前1个月摘去嫩尖。冬季11月至翌年3月进行修剪,分3种树形;自然圆头形,疏散分层形,自然开心形。4-6月追灌肥水,在幼芽萌发前与幼果生长期间各追速效肥1次,每株成年树可施0.25kg,然后灌水。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杏疔叶斑,发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展叶时喷0.3度石硫合剂。虫害有杏象鼻虫,另有袋蛾、天牛等。

药物性状:

显微鉴别 种子中部横切面:(1)杏仁 外种皮细胞1列,散有长圆形、卵圆形,偶有贝壳形及顶端平截呈梯形的黄色石细胞高38-95μm,宽30-57μm。埋在薄壁 组织部分壁较薄,纹孔及孔沟较多;出部分壁较厚,纹孔较少或无。种皮下方为细胞皱缩的营养层,有细不维管束。内种皮细胞1列,含黄色物质。外胚乳为数列废的薄壁细胞。内胚乳为1列长方形细胞,内含糊粉粒及脂肪油。(2)野杏仁 种皮表面石细胞单个或2-5个(或更多)散在于种皮薄壁细胞中,石细胞呈类、多角形、类多角形或梭形,纹孔大而密;侧面观呈贝壳形、类圆形、卵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或梭形,径向27-76μm,底部宽18-60μm,突出于表皮层的部分呈半月形、弓形或圆拱形,约占高度的一半,色较淡,壁厚5-8(-10)μm,层纹及纹明显,底部壁厚3-5μm,层纹无或极少,纹孔密。(3)山杏仁 石细胞表面观较宽扁,呈类圆形、卵圆形、类多角形、类方形,纹孔大而密;侧面观多为宽贝壳形、类圆形或扁梭形,少见长圆形或卵圆形,高46-84μm,宽34-68μm。(4)东北杏仁 石细胞多为较高的长贝壳形,顶端较小,向基部渐宽大,高46-95μm,宽41-91μm,纹孔及孔沟均细密。理化鉴别(1)取本品0.5g,置带塞试管中,加5%硫酸溶液3ml充分摇匀,在试管口放一用三硝基苯酚钠溶液湿润的滤纸条,塞紧塞子,试管置40-50℃水浴中加热10min,滤纸条由黄色变砖红色。(2)薄层色谱 取本品0.5g,加等量碳酸钙共研碎,放入带塞三角瓶内,加石油醚(60-90℃)4ml,冷浸过夜后,滤过。残渣挥干石油醚,加入乙醇4ml冷浸过夜后,滤过。滤液浓缩作供试品。以苦杏仁甙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醇乙酯-乙醇(2:1:2)展开,碘蒸气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临床应用: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2.《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
3.《名医别录》:主惊癎,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4.《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
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
入天门冬煎,润心肺。
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
宿即动冷气。
5.崔禹锡《食经》:理风噤及言吮不开。
6.《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
《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
7.《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
治疳虫。
8.《本草纲目》: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皶疱。
9.李杲:杏仁下喘,治气也。
桃仁疗狂,治血也。
桃、杏仁俱治大便秘,当以气血分之。
昼则难便,行阳气也;夜则难便,行阴血也。
故虚人大便燥秘不可过泄者,脉浮在气,用杏仁、陈皮;脉沉在血,用桃仁、陈皮;所以俱用陈皮者,以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也。
贲门上,主往来,魄门下,主收闭。
故王氏言,肺与大肠为通道也。
10.《本草纲目》: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伤损药中用之。
治疮杀虫,用其毒也。
治风寒肺病药中,亦有连皮尖用者,取其发散也。
11.《长沙药解》:肺主藏气,降于胸膈而行于经络,气逆则胸膈闭阻而生喘咳,藏病而不能降,因以痞塞,经病而不能行,于是肿痛。
杏仁疏利开通,破壅降逆,善于开痹而止喘,消肿而润燥,调理气分之郁,无以易此。
其诸主治,治咳逆,调失音,止咯血,断血崩,杀虫NI,除ZHA刺,开耳聋,去目翳,平胬肉,消停食,润大肠,通小便,种种功效,皆其降浊消郁之能事也。
12.《本草求真》: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秘,温则宣滞行痰。
杏仁气味俱备,故凡肺经感受风寒,而见喘嗽咳逆、胸满便秘、烦热头痛,与夫蛊毒、疮疡、狗毒、面毒、锡毒、金疮,无不可以调治。
东垣论杏仁与紫菀,均属宣肺除郁开溺,而一主于肺经之血,一主于肺经之气;杏仁与桃仁,俱治便秘,而一治其脉浮气喘便秘,于昼而见;一治其脉沉狂发便秘,于夜而见。
冯楚瞻论杏仁、栝萎,均属除痰,而一从腠理中发散以祛,故表虚者最忌;一从肠胃中清利以除,故里虚者切忌。
诸药貌虽相同,而究实有分辨,不可不细审而详察也。
但用杏仁以治便秘,须用陈皮以佐,则气始通。
13.《药征》:杏仁主治胸间停水,故治喘咳,而旁治短气结胸,心痛,形体浮肿。
14.《本经疏证》: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厚朴麻黄汤、文蛤汤,皆麻黄、杏仁并用,盖麻黄主开散,其力悉在毛窍,非借杏仁伸其血络中气,则其行反濡缓而有所伤,则可谓麻黄之于杏仁,犹桂枝之于芍药,水母之于虾矣。
15.《本草便读》:凡仁皆降,故(杏仁)功专降气,气降则痰消嗽止。
能润大肠,故大肠气闭者可用之。
考杏仁之性似无辛味,似乎止有润降之功,而无解散立力,但风寒外束,肺气壅逆,不得不用此苦降之品,使气顺而表方得解,故麻黄汤用之,亦此意耳。
桃仁、杏仁,其性相似,一入肝经血分,一入肺经气分。
至于解毒杀虫,彼此均可,在乎用者之神明耳。

主治:

现代药理研究,苦杏仁苷分解后产生的少量氢氰酸能抑制咳嗽中枢而起镇咳平喘作用。产生的苯甲醛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消化功能,还有微弱抗癌作用。苦杏仁油对蛔虫、钩虫及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且有润滑性通便作用。此外,苦杏仁苷有抗突变作用,所含蛋白质成分还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苦杏仁所含成分可以防癌抗癌,能分解人体内的致癌物质,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临床研究显示,用杏仁治疗慢性气管炎总有效率达96.8%,用杏仁治疗阴道滴虫病也有不错的效果。

附方:

①治肺寒卒咳嗽:细辛半两(捣为末),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上药,于铛中熔蜡半两,次下酥一分,入细辛、杏仁,丸如羊枣大。不计时候,以绵裹一丸,含化咽津。(《圣惠方》) ②治咳逆上气:杏仁三升,熟捣如膏,蜜一升,为三分,以一分内杏仁捣,令强,更内一分捣之如膏,又内一分捣熟止。先食已含咽之,多少自在,日三。每服不得过半方寸匕,则痢。(《千金方》杏仁丸) ③治久患肺喘,咳嗽不止,睡卧不得者:杏仁(去皮尖,微炒)半两,胡桃肉(去皮)半两。上件入生蜜少许,同研令极细,每一两作一十丸。每服一丸,生姜汤嚼下,食后临卧。(《杨氏家藏方》杏仁煎) ④治上气喘急:桃仁、杏仁(并去双仁、皮尖,炒)各半两。上二味,细研,水调生面少许,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蜜汤下,微利为度。(《圣济总录》双仁丸) ⑤治气喘促浮肿,小便淋沥:杏仁一两,去皮尖,熬研,和米煮粥极熟,空心吃二合。(《食医心镜》) ⑥治肺病咯血:杏仁四十个,以黄蜡炒黄,研,入青黛一钱,作饼,用柿饼一个,破开包药,湿纸裹,煨熟食之。(朱震亨) ⑦利喉咽,去喉痹,痰唾咳嗽,喉中热结生疮:杏仁去皮熬令赤,和桂末,研如泥,绵裹如指大,含之。(《本草拾遗》) ⑧治久病大肠燥结不利:杏仁八两,桃仁六两(俱用汤泡去皮),蒌仁十两(去壳净),三味总捣如泥;川贝八两,陈胆星四两(经三制者),同贝母研极细,拌入杏、桃、蒌三仁内。神曲四两研末,打糊为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钱,淡姜汤下。(《方脉正宗》) ⑨治暴下水泻及积痢:杏仁二十粒(汤浸去皮尖),巴豆二十粒(去膜油令尽)。上件研细,蒸枣肉为丸,如芥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食前。(《杨氏家藏方》朱砂丸) ⑩治上气,头面风,头痛,胸中气满贲豚,气上下往来,心下烦热,产妇金疮:杏仁一升,捣研,以水一斗滤取汁,令尽,以铜器螗火上从旦煮至日入,当熟如脂膏,下之。空腹酒服一方寸匕,日三,不饮酒者,以饮服之。(《千金方》杏仁膏) ⑾治眼疾翳膜遮障,但瞳子不破者:杏人三升(汤浸去皮尖、双人)。每一升,以面裹,于煻灰火中炮热,去面,研杏仁压取油,又取铜绿一钱与杏油同研,以铜箸点眼。(《圣济总录》杏仁膏) ⑿治鼻中生疮:捣杏仁乳敷之;亦烧核,压取油敷之。(《千金方》) ⒀治诸疮肿痛:杏仁去皮,研滤取膏,入轻粉、麻油调搽,不拘大人小儿。(《纲目》) ⒁治犬啮人:熬杏人五合,令黑,碎研成膏敷之。(《千金方》)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3~8g,煎服,可入丸、散。也可外用:捣敷。 1、研碎 陈皮、苦杏仁与等量冰糖研碎,混匀。早晚各服10克。可治慢性气管炎。 2、水煎服 桃仁、杏仁各12克,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4克,陈皮20克,用水煎服。润燥通便。 3、煮粥 苦杏仁10克,大米50克。苦杏仁用开水烫,去衣,打成泥状。大米洗净,加清水适量,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煮成粥,放入苦杏仁泥和牛奶,搅匀烧开,放入砂糖调味即可。可润肺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