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

别名:

出隧、蘧蔬(《尔雅》),绿节(《西京杂记》),菰菜、茭首(孟诜),菰首(《本草拾遗》),菰笋、菰手、茭笋(《本草图经》),茭粑(《纲目》),茭瓜、茭耳菜(《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菰的嫩茎秆被菰黑粉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的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zania caduciflora (Turcz.ex Trin.) Hand.- Mazz.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为湖沼水塘内的栽培作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英文名称:

Wildrice stem

药材类别:

性味:

①孟诜:寒。

归经:

①《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效:

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主烦热;消渴;二便不通;黄疸;痢疾;热淋;目赤;乳汗不下;疮疡

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药用部位:

为禾本科植物菰的花茎经茭白黑粉的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的菌瘿。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常有根茎。秆直立,高90-180cm。叶鞘肥厚,长于节间,基部者常有横脉纹;叶舌膜质,略成三角形,长达15mm;叶片扁平而宽广,表面粗糙,背面较光滑,长30-100cm,宽10-20mm。圆锥花序大型,长30-60cm,分枝多簇生,开花时上举,结果时开展;雄小穗长0-15mm两侧多少压扁,常带紫色,常着生于花序下部开展或上繁荣昌盛的分枝上,脱节于小穗柄上,惟其柄较细弱;颖退化不见;外稃先端渐尖或有短尖头,并有5脉,厚纸质;花药6-9mm;雌小穗长15-25mm,外稃有芒长15-30mm,内稃与外稃同质,常均有3脉,为外稃所紧抱;雄花中有6枚茭白(图2)发育雄蕊。颖果圆柱形,长约10mm。花、果期秋季。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茭白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株高1.6-2米,有叶5-8片,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而成。叶片与叶鞘相接处有三角形的叶枕,称“茭白眼”。叶鞘自地面向上层层左右互相抱合,形成假茎。茎可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种,地上茎是短缩状,部分埋入土中,其上发生多数分蘖,地下茎为匍匐茎,横生于土中越冬,其先端数芽次年春萌生新株,新株又能产生新的分蘖。由于茭白植株体内寄生着黑穗菌,其菌丝体随植株的生长,到初夏或秋季抽苔薹时,主茎和早期分蘖的短缩茎上的花茎组织受菌丝体代谢产物---吲哚乙酸的刺激,基部2-7节处分生组织细胞增生,膨大成肥嫩的肉质茎(菌瘿),即食用的茭白。雄茭是指少数植株,抗病力特别强,黑穗菌的菌丝不能侵入,不能形成茭白,至夏秋花茎伸长抽苔薹开花的植株。灰茭是指部分植株过熟后或菌丝体生长迅速,致茭白内部已充满黑褐色的孢子,致使品质恶劣,不能食用。雄茭中心抽薹高出雌茭之上,较易识别,宜及时连根拔除,不可留根株于土中。2、生长习性 茭白有秋产单季茭和秋夏双季茭两类。这两者均用分株繁殖,长江流域单季茭在清明至谷雨分墩定植,夏秋双季茭可分春秋两季,春栽在谷雨前后,秋栽在立秋前后。茭白可分为四个阶段:(1)萌芽期 入春后3、4月开始发芽,最低温度5℃以上,以10-20℃为宜。(2)分蘖阶段 自4月下旬至8月底,每一株可分蘖10-20个以上,适温为20-30℃。(3)孕茭阶段 双季茭6月上旬至下旬孕茭一次,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孕茭一次。单季茭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孕茭,适温为15-25℃,低于10℃或高于30℃,都不会孕茭。(4)生长停滞和休眠阶段 孕茭后温度低于15℃以下分蘖和地上都生长停止,5℃以下地上部枯死,地下都在土中越冬。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适应性强,温暖、寒冷的气候均能生长。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活的水田栽种。栽培技术,繁殖方法:用分株繁殖。春季,将老株挖起,分成数丛,每丛有苗2-3株,按行株距50cm×40cm栽种。田间管理,栽徨每年中耕除草2-3次,追肥1-2次。

临床应用:

1. 孟诜:利五脏邪气,酒皶面赤,白癞,疬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醋煮食之。
2.《本草拾遗》: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解酒毒。

主治:

治烦热,消渴,黄疸,痢疾,目赤,风疮。 解酒 茭白含有丰富的有解酒作用的维生素,有解酒醉的功用。 强身健体 茭白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另外,嫩茭白营养价值较高,容易为人体所吸收,常食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退黄疸 茭白有退黄疸的辅助作用,对于黄疸型肝炎有益。

附方:

①催乳:茭白五钱至一两,通草三钱。猪脚煮食。(《湖南药物志》) ②治小儿风疮久不瘥:烧菰蒋节,末以敷上。(《子母秘录》)

保健应用: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30~6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