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
别名:
南芫花、芫花条、药鱼草、莞花、头痛花、闷头花、老鼠花、癞头花、金腰带、浮胀草[根皮]、芫、去水、败花、赤芫、儿草、毒鱼、杜芫、闹鱼花、棉花条、大米花、芫条花、野丁香花、九龙花、浮胀草、地棉花、银腰带、小叶金腰带、毒老鼠花、紫金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采收和储藏:春季花未开放前采摘,拣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药材产地:
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园。分布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产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福建、湖北等地。
英文名称:
Lilac Daphne Flower Bud,Flower bud of Lilac Daphne
药材类别:
花类
性味:
辛苦,温,有毒。①《本经》:味辛,温。②《药性论》:有大毒。③《别录》:苦,微温,有小毒。
归经:
归肺、脾、肾经。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②《本草求真》:入脾,肺、肾。③《长沙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
功效:
花: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冻疮。
用量:
内服:煎汤,1.5-3g;研末服0.6-1g,每日1次。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药用部位:
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达1米;茎多分枝,幼枝有淡黄色绢状柔毛,老枝褐色或带紫芫花(图2)红色,无毛或有疏柔毛。叶对生,很少互生,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3-4.5厘米,宽0.9—1.5厘米,背面有长绢状柔毛,叶脉上尤密;先叶开花,紫色或粉红色, 3-5朵,簇生于叶腋;花萼外面有白色绒毛,花瓣状;花瓣缺;雄蕊8,排成2轮;子房有白色柔毛;柱头红色。核果长圆形,肉质,白色。花期3-5月,果期6-7月。本品常3~7朵簇生于短花轴上,基部有苞片1~2片,多脱落为单朵。单朵呈棒槌状,多弯曲,长1~1.7cm,直径约1.5mm;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绿色,密被短柔毛,先端4 裂,裂片淡紫色或黄棕色。质软。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以花蕾和根毒性较大。含刺激皮肤、粘膜起徊的油状物,内服中毒后引起剧烈的腹痛和水泻。大鼠腹腔注射花蕾的煎剂LD50为9.25g/kg,死亡前有惊厥现象,多死于呼吸衰竭;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1.470g/kg,出现活动减少、伏地、肌松、后肢无力,最后衰竭死亡,死前未见惊厥。茎皮纤维柔韧,为高级文化用纸的原料,也可作人造棉原料;花蕾为泻下利尿药;枝皮能活血、解毒,可治乳腺炎等;全株亦可作土农药。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宜温暖的气候,性耐旱怕涝,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栽培为宜。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播种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按行距30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下,覆土压实,至明春发芽。出苗后注意间苗除草,每年追肥2-3次,经2-3年移栽。分株繁殖:早春3月间,挖取老根,分株按行株距30cm×40cm开穴,每穴栽种1株,覆土压实。田间管理 每年要中耕除草3-4次。春、秋两季各追肥1次,春季追肥要早,秋季追肥结合壅根。夏、冬两季可分别间种玉米和蔬菜。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花蕾呈棒槌状,稍压扁,多数弯曲,长1-1.7cm,直径约1.5mm;常3-7朵簇生于一短柄上,基部有1-2片密被黄色绒毛的苞片。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绿色,密被白色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质软。气微,味微辛。以花淡紫色或灰紫色、无杂质者为佳。显微鉴别 ①花被下表面有单细胞非腺毛,多弯曲,长90-780μm,直径15-25μm,壁较厚,稍具疣状突起。②花粉粒类球形,黄色,直径25-45μm,表面有网状雕纹。
临床应用: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鬼疟,疝瘕,痈肿。2.《名医别录》: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
3.《药性论》: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脏寒痰,涕唾如胶者。
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
4.《日华子本草》:疗嗽、瘴疟。
5.《本草纲目》:治水饮痰澼,胁下痛。
6.《本草原始》:煎汁渍丝线,系痔易落,(并能)系瘤。
7.《汤液本草》:胡洽治痰癖、饮癖,用芫花、甘遂、大戟,加以大黄、甘草,五物同煎,以相反主之,欲其大吐也。
治之大略,水者,肺、肾、胃三经所主,有五脏、六腑、十二经之部分,上而头,中而四肢,下而腰齐,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内而筋骨,脉有尺寸之殊,浮沉之异,不可轻泻,当知病在何经、何脏,误用则害深,然大意泄湿。
8.《本草纲目》:张仲景治伤寒太阳证,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或利者,小青龙汤主之;若表已解,有时头痛出汗恶寒,心下有水气,干呕痛引两胁,或喘或咳者,十枣汤主之。
盖小青龙治未发散表邪,使水气自毛窍而出,乃《内经》所谓开鬼门法也;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自大小便而泄,乃《内经》所谓洁净府,去陈?法也。
芫花、甘遂、大戟之性,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真元也。
陈言《三因方》以十枣汤药为末,用枣肉和丸,以治水气喘急浮肿之证,盖善变通者也。
杨士瀛《直指方》云,破癖须用芫花,行水后便养胃可也。
9.《本草述》:芫花所治,在《本经》首言其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是其用在上焦以及中焦也。
观《本经》于甘遂、大戟,俱云苦寒,而兹物独言辛温,唯其气温,故不独去水气,并治寒毒寒痰。
(此味)与大戟仿佛以致其用,但苦寒、辛温,不惟上下区分,即恐决逐与开散,似犹未可一视。
第举言其能虚人元气,以水乃气所化,而气布于上焦也,是亦不可不致慎矣。
10.《本经逢原》:芫花,消痰饮水肿,故《本经》治咳逆咽肿,疝瘕痈毒,皆是痰湿内壅之象。
11.《本草求真》:芫花主治颇与大戟、甘遂(同),皆能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然此味苦而辛,苦则内泄,辛则外搜,故凡水饮痰癖,皮肤胀满,喘急痛引胸胁,咳嗽,瘴疟,里外水闭,危迫殆甚者,用此,毒性至紧,无不立应。
不似甘遂苦寒,止泄经隧水湿;大戟苦寒,止泄脏腑水湿;荛花与此气味虽属相同,而性较此多寒之有异耳。
12.张寿颐:芫花气味,《本经》虽称辛温,然所主诸病,皆湿热痰水为虐。
功用专在破泄积水,而非可以治脾肾虚寒之水肿,则辛虽能散,必非温燥之药,故《别录》改作微温。
据吴普谓神农、黄帝:有毒;扁鹊、歧伯:苦;李氏:大寒云云,似以李氏当之之说为允。
《本经》主咳逆上气,喉鸣及喘而短气,皆水饮停积上焦,气壅逆行,闭塞不降之症;咽肿亦热毒实痰,窒滞清窍,此等苦泄攻通猛将,均为湿热实闭,斩关夺门,冲锋陷阵,一击必中之利器,非为虚人设法可知。
鬼疟,实即古之所谓瘴疟,故治宜泄导热毒,亦非其他诸疟之所可混投者也。
疝瘕亦指湿热蕴结之一症,不可以概一切之疝气瘕聚。
痈肿,则固专指阳发实热之疡患矣。
《别录》谓消痰水、水肿,及五种水气之在五脏者,固皆以实证立论,仍是《本经》之义。
喜唾乃饮积胸中,水气上溢,而口多涎沫耳。
皮肤腰痛,亦指水气泛滥之一症。
惟寒毒二字,当有讹误,此乃寒泄之药,非其所主,岂浅者以《本经》气味有温之一说,而姑妄言之耶?总之,《名医别录》虽集成于贞白居士之手,然六朝以降,传写屡经,亦难保无妄人羼杂之句,是当衡之以理,而必不可一味盲从者。
肉毒是肉食之毒,食物得毒,固必泄之而毒始解。
主治:
主治肺癌结块,心腹癥结,胀痛,痈肿,痰饮癖积,喘咳,水肿,胁痛,食物中毒,疟母等症。
附方:
①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飘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伤寒论》十枣汤) ②治卒得咳嗽:芫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以枣十四枚,煎令汁尽,一日一食之,三日讫。(《补缺肘后方》) ③治水病通身微肿,腹大,食饮不消:芫花(微炒),甘遂(微炒),大黄(锉碎、醋炒拌干)、葶苈(炒令紫色)各一两,巴豆(去心,皮,麸炒,研出油尽)四十枚。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饮下三丸,不知,稍增至五丸,以知为度。(《圣济总录》小消化丸) ④治蛊胀:枫壳、芫花各等分。上用酽醋浸芫花透,将醋再煮枳壳烂,擂芫花末,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数丸,温白汤送下。(《普济方》枳壳丸) ⑤治时行毒病七、八日,热积聚胸中,烦乱欲死:芫花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渍故布薄胸上。不过三薄,热即除,当温暖四肢护厥逆也。(《千金方》凝雪汤) ⑥治疟母弥年,经吐、汗、下,荣卫亏损,邪气伏藏胁间,结为癥癖,腹胁坚痛:芫花(炒),朱砂(研)各等分。为末,炼蜜丸,如小豆。每服十丸,浓煎枣汤下,下后即与养胃汤。(《仁斋直指方》消癖丸) ⑦治痈:尧花为末,胶和如粥敷之。(《千金方》) ⑧治急性乳腺炎,兼治深部脓肿:芫花二钱至一两,鸡蛋三至五个。二味同煮,蛋熟后剥去壳,刺数小洞放入再煮,至蛋发黑为度,吃蛋喝汤,每天一至二次,每次一至二个。服后有头昏、恶心者,可吃蛋不喝汤。如反应甚者,以菖蒲煎服解之。孕妇忌服。勿与甘草同服。(《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⑨治白秃头疮:芫花末,猪脂和涂之。(《集效方》) ⑩治牙痛,诸药不效者:芫花碾为末,擦痛处令热。(《魏氏家藏方》芫花散) ⑾治小瘤:先用甘草煎膏,笔蘸妆瘤傍四围,干后复妆,凡三次,然后以药:大戟、芫花、甘草(等分),上为末,米醋调,别笔妆敷其中,不得近著甘草处。次日缩小,又以甘草膏壮小晕三次,中间仍用大戟、芫花、甘草如前法,自然焦缩。(《世医得效方》) ⑿治心痛有虫:芫花一两(蜡炒),雄黄一钱。为末,每服一字,温醋汤下。(《乾坤生意》) ⒀治诸般气痛:芫花(醋煮)半两,延胡索(炒)一两半。为末,每服一钱。疟疾,乌梅汤下;妇人血气痛,当归酒下;诸气痛,香附汤下;小肠气痛,茴香汤下。(《仁存堂经验方》) ⑷治酒疸,心懊痛,足胫满,小便黄,饮酒发赤斑黄黑,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芫花、椒目等分。烧末,服半钱,日一两遍。(《补块肘后方》) ⒂治一切菌毒:芫花生研,新汲水服一钱,以利为度。(《世医得效方》) ⒃治妇人积年血气癥块结痛:芫花一两(醋拌炒令干),当归一两(锉,微炒),桂心一两,上药,捣罗为末,以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热酒下十丸。(《圣惠方》) ⒄突发咳嗽。用芫花一升,加水三升煮汁一升,以枣十四枚,放入汁中煮干,一天吃五枚,必愈。 ⒅咳嗽有痰。用芫花一两(炒),加水一升,煮开四次,去渣,再加入白糖半斤。每服约一个枣子大的量。忌食酸咸物。 ⒆干呕胁痛(伤寒有时头痛,心下痞满,痛引两胁,干呕短气,汗出而不恶寒)。用芫花(熬过)、甘遂、大戟,等分为末。以大枣十枚、水一升半,煮成八合后,去渣纳药。体壮者服一钱,弱者半钱,清晨服下。能下泻则病除,否则次晨再服药。此方名"十枣汤"。 ⒇水肿。用上方(十枣汤)加大黄、甘草五物各一两,大枣十枚,同煮,如法服。另方:药中再加硭硝一两。 (21)久疟,腹胁坚痛。用芫花(炒)二两,朱砂五钱,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枣汤送下。 (22)水盅胀满。用芫花、枳壳等分,先以醋把芫花煮烂,再加可枳壳煮烂,一起捣匀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23)子宫结块,月经不通。用芫花根三两,锉细,炒黄,研为末。每服一钱,桃仁煎汤调下。泻下恶物即愈。 (24)牙痛难忍,诸药不效。用芫花末擦牙令热。痛定后,以温水漱口。 (25)痈肿初起。用芫花末和胶涂搽。 (26)痔疮。用芫根一把,捣烂,慢火煎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以线系痔,当有微痛的感觉。等痔疮干落后,即以纸捻蘸膏纳入肛门中,可以便痔疮断根。另方:只捣汁浸线一夜即用,不必熬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