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根
别名:
黄大戟(《吴普本草》),蜀桑(《别录》),金腰带、铁牛皮(《分类草药性》)。
来源:
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根或剥取根皮,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园。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河北、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英文名称:
Root of Lilac Daphne
药材类别:
性味:
味辛、苦,性温。有毒。
归经:
入肺经、脾经、肝经、肾经
功效:
逐水;解毒;散结。主水肿;瘰疬;乳痈;痔瘘;疥疮;风湿痹痛
用量:
内服:煎汤,0.5~1.5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熬膏涂或制药线系痔瘤。
药用部位:
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根,植物形态详"芫花"条。
植物形态:
芫花 直立落叶灌木,高达1m。根长者可达10cm,主根直径0.6-1.5cm,有分歧,外表黄棕色至黄褐色;根皮富韧性。茎直径至1cm,暗棕色;枝细长,褐紫色,幼时密生绢状短柔毛。叶对生,间或互生;有短柄,长约1mm,被短柔毛;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2.5-5cm,宽0.8-2cm,稍带革质,先端尖,全缘,幼时叶之两面流生绢状短柔毛,以脉上为密,老则渐脱。花淡紫色,腋生,先叶开放,通常3-7朵生叶腋间短梗上,以枝端为多;花两性,无花瓣;花被管细长,长约1cm,密被绢状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形,长不及1cm;雄蕊8,2轮,着生于花被管上,不具花丝;雌蕊1,子房上位,1室,花柱极短或缺如,柱头头状。核果革质,白色。种子1颗,黑色。花期3-4月,果期5月。
临床应用:
1、治便毒初起:芫花根擂水服,以渣敷之,得下即消。2、治水气洪肿,小便涩:芫花根30g,锉,微炒,捣细罗为末。
每服空心以温水调下3g,得小便大利便差。
3、治瘰疬初起,气壮人:芫花根、擂水一盏服,大吐利,即平。
主治:
主治水肿,瘰疬,乳痈,痔瘘,疥疮,风湿痹痛。
附方:
①治水气洪肿,小便涩:芫花根一两。锉,微炒,捣细罗为末。每服,空心,以温水调下一钱,得小便大利便差。(《古今录验方》) ②治瘰疬初起,气壮人:芫花根,擂水一盏服,大吐利,即平。(《濒湖集简方》) ③治乳痈:㈠芫花根皮捣烂,塞患侧鼻孔中。(《南京民间药草》)㈡芫花根一钱至一钱五分。炒黄,水煎服。(《江西中医药》(6):57,1957) ④治便毒初起:芫花根擂水服,以渣敷之,得下即消。(《濒湖集简方》) ⑤系瘤,兼去鼠奶痔:芫花根洗净,带湿,不得犯铁器,于木石器中捣取汁,用线一条浸半日或一宿,以线系瘤,经宿即落。如末落再换线。落后以龙骨、诃子末敷疮口,即合。系鼠奶痔依上法。(《种福堂公选良方》) ⑥治鱼脐疔疮,久疗不差:芫花根二两,猪牙皂荚五挺,白矾三两(烧令汁尽,细研),黑豆三合。上药,用醋一斗,先浸芫花根及皂荚、黑豆三日,于釜中以火煎至二升,去滓后,即入铛中,煎至一升,入白矾末搅令匀,去火成膏。摊于帛上贴,日二易之。(《圣惠方》芫花根膏) ⑦治神经性皮炎:芫花根皮,晒干,研末,用蜡或酒调敷。(湖南《兄弟省市中草药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