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大黄

别名:

红筋大黄、金不换[江西、湖北]、血三七、化雪莲、鲜大青[江苏苏州]、吐血草、箭头草、救命王、金不换、野蒿荬、广角、铁蒲扇、大晕药、包金莲、血当归、癣药、土三七、萝卜奇、止血草、化血莲、牛大黄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土大黄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obtusifolius L.[R.madaio auct.non Makino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挖其根,除去泥土及杂质,洗净切片,晾干或鲜用。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原野山坡边。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英文名称:

 

药材类别:

性味:

性凉,味辛、苦

归经:

入肺经、脾经、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止血,祛瘀,通便,杀虫。用于肺脓疡,肺结核咯血,衄血,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便秘;外用治跌打损伤,烧烫伤,痈疖肿毒,流行性腮腺炎,疥疮,湿疹,皮炎。

用量:

根、叶3~5钱(鲜品0.5~1两);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药用部位:

为蓼科植物土大黄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且大,黄色。茎粗壮直立,高约1m。根生叶大,有长柄;托叶膜质;叶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茎生叶互生,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茎上部叶渐小,变为苞叶圆锥花序,花小,紫绿色至绿色,两性,轮生而作疏总状排列;花被片6,淡绿色,2轮,宿存,外轮3片披针形,内轮3片,随果增 大为果被,缘有牙齿,背中肋上有瘤状突起;雄蕊6;子房1室,具棱,花柱3,柱头毛状。瘦果卵形,具3棱,茶褐色。种子1粒。花果期5-7月。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粗短,直径约3cm,有少数分枝,顶端有茎基与叶基残余呈棕色鳞片状及须毛纤维状,有的具侧芽及须状根,并有少数横纹。根粗长圆锥形,长约17cm,直径达1.8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上段具横纹,其下具多数纵皱纹,散有横长皮孔样疤痕及点状须根痕。质硬,断面黄色,可见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稍苦。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薄。皮层为薄壁组织,有的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直径50-60μm。韧皮部细胞压缩。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呈径向排列。无髓。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类梭形、类球形,长径5-32μm。根茎中央有髓部。

临床应用:

1.汪连仕《采药书》:治吐血。
军中箭伤,置之。
2.《纲目抬遗》:破瘀生新。
治跌打,消痈肿,止血;愈疥癣,和糖醋捣擦。
治肺痈。
3.《植物名实图考》:治无名肿毒,消血热。
4.《贵州民间方药集》:开胃健脾,补体虚力弱。
5.《湖南药物志》:疏风祛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主治:

主治咳血,肺痈,腮腺炎,大便秘结,痈疡肿毒,湿疹,疥癣,队打损伤,烫伤。

附方:

1、流行性乙型脑炎:土大黄鲜叶1~2两,水煎。口服或鼻饲灌服,每天2~3次。高热者可加安乃近;重型或极重型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 2、肺结核咯血:土大黄鲜叶7片,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