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别名:

薯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薯、山薯、王薯、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姜、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opposita Thunb.[D.batatas Decne.]采收和储藏:芦头栽种当年收,珠芽繁殖第2年收,于霜降后叶呈黄色时采挖。洗净泥土,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为毛山药。选择粗大顺直的毛山药,用清水浸匀,再加微热,并用棉被盖好,保持湿润,闷透,然后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圆柱状,将两头切剂,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或杂草中;或为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和华中地区。

英文名称:

Common Yam RhizomeWinged Yan Rhizome, Rhizome of Common Yam

药材类别: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归脾、肺、肾经。

功效: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药用部位:

薯蓣科植物的块根或根莲。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缠绕草本,长可达3米。块茎肉质肥厚,略呈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直径达2?7厘米。外皮灰褐色,须根多,质脆,断面白色带粘性。茎细长,多紫色,有棱线,光滑。叶对只。生或3片轮生,叶片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宽卵形、通常三裂;叶脉7?9条自叶基发出。花小,黄绿色,穗状花序。蒴果有3棱,呈翅状。种子扁圆形,有宽翅。秋季采挖,刮去外皮,烘烤干。叶腋间所生的珠芽,称“零余子”亦于秋季采收。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野生于向阳山坡,多栽培。

植物形态:

薯蓣,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m,新鲜时断面白色,富粘性,干后白色粉质。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状戟形,长3-9cm,宽2-7cm,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戟形至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两侧裂片与中间裂片相摘自可连成不同的弧线,叶形的变异即使在同一植株上也常有出现。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零余子)。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cm,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而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形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瓣片宽卵形,内轮卵形;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0cm,宽1.5-3.0cm,外面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野生于山区向阳的地方,喜温暖,耐寒,在北方稍行覆盖可以越冬。由于山药是一种深根性植物,故栽培地区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蔬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最好,若土壤为酸性,易生支根和根瘤,影响根的产量和质量;过碱,其根部不能充分向下生长。因此,在我国南部地区栽培,于较酸性土壤上应施适量石灰,以中和土壤酸度。 栽培技术 主要用芦头和珠芽(山药豆)繁殖。芦头繁殖:每年10月份将地下根挖出,将山药上部芦头15-25cm长折下,于日光下略晒,使其水分蒸发,经过日晒2-3d,伤口愈合,放入室内或室外挖坑贮藏。坑的深度及盖土厚度以不使芦头受冻为度,河南坑深为40cm,盖土6cm,天冷时覆土至10cm。保持湿润。翌年4月(清明至谷雨)取出,在畦内按行距30-45cm,株距18-20cm,开沟栽种,将芦头顺序平放于沟内,盖土。珠芽繁殖:4月中旬将上年秋天采收珠芽(山药豆)从坑中取出,稍晒,即可进行栽种,行距30cm,株距10-15cm,沟深6cm,将珠芽放入沟内,覆土6cm,约1个月左右的时间,可出芽。 田间管理 出苗后,应设支架,以使茎蔓向上生长,支架材料不限,竹竿、秫秸秆及树枝均可。在5-8月期间,应分次追肥,以粪水及厩肥为主,可结合浇水施用或撒布于根旁。浇水后遇雨,土壤过湿,会使根不向下生长而形成叉根,因此,雨季应注意排水工作,浇水要适量。浇水过多也容易引起锈病,使早期落叶,影响根的产量。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白锈病、褐斑病。白锈病于春季发生;褐斑病夏季发生。防治:①搭支架,使通风良好,不能在险湿积水的地方种植;②用波尔多液1:1:14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咬食根部。防治:发生时用毒饵诱杀。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1)毛山药 略呈圆柱形,稍扁而弯曲,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浅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及栓皮未除尽的痕迹,并可见少数须根痕,两头不整齐。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散有浅棕黄色点状物。无臭,味甘,微酸,嚼之发粘。 (2)光山药 呈圆柱形,两端齐平,长7-16cm,直径1.5-3cm,粗细均匀,挺直。表面光滑,洁白,粉性足。均以条粗、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基本组织中粘液细胞类圆形,直径34-85μm,长85-115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约52μm。维管束散在,外韧型,四周有一列薄壁性维管束鞘;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约至50μm。树脂道分布在薄壁细胞间,内充满黄褐色树脂物。本品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 粉末特征:白色或淡黄色。①淀粉粒多单粒,类圆形、长圆形或卵形,直径6-17μm,长17-31μm,脐点点状、飞鸟状,位于较少端,大粒层纹明显。②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针晶长80-240μm。③导管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也有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12-48μm。④筛管分子复筛板上的筛域极为明显,排成网状。⑤纤维少数,细长,直径约14μm,壁甚厚,木化。商品规格 商品分光山药和毛山药。

临床应用:

1、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食:山药、白术各50g,人参1.5g。
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红小豆大,每服30丸,饭前用米汤送服。
2、病后耳聋:零余子30g(刮去皮)猪耳朵1个,加水共炖烂,捏住鼻孔慢慢吞服。
3、糖尿病:山药37.5g,盘龙参30g,白果7.5g,猪胰脏1条小本丁竖杇30g,开脾草18.8g,猪胰脏洗净,切片,与草药一起炖至猪胰脏烂,隔日服1次即可。
4、慢性肾炎:山药18.8g,一条根56.3g,女贞子30g,石韦11.3g,车前子11.3g,地胆头37.5g,水丁香30g,水6碗煎2碗,分2次服。
5、小儿脾虚泄泻:山药93.5g,麦芽56.3g,栗子56.3g,鸡内金18.8g,共烘干,研细末,每次取18.8~30g,蒸熟,加少许糖食之。
1日1次,服1星期。
6、气虚无力、脾虚泄泻:山药18.8g,金钱豹30g,千斤拔15g,大枣15g,牛乳埔30.0克,水5碗煎2碗,分2次服。
7、糖尿病食疗:山药18.8g,北芪18.8g,小米7.5g,猪胰脏2条,水4碗煎2碗,加猪胰脏(去油)炖烂,分2次服。
8、慢性萎缩性胃炎 组成:山药112.5克(蒸熟) 生鸡内金112.5克(蒸熟) 黄芪150.0克 炒白及56.3克 醋制半夏60.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服3.0克,饭前半小时以温开水送服。
每日3次,60天为1疗程,一般服半年至10个月。
9、糖尿病食疗 组成:山药18.8克 北芪18.8克 小米7.5克 猪胰脏2条 用法:水4碗煎2碗,加猪胰脏(去油)炖烂,分2次服。
10.活化女人生理机能、补充激素、养颜笑容 组成:山药15.0克 木瓜15.0克 蜂蜜适量 牛乳适量 用法:共打汁调蜜服。
11、男人补气、补肾、增强体力 组成:山药15.0克 鸡蛋黄1个 苹果1/4个 酒、糖各少许 用法:共打汁服。
12、气虚无力、脾虚泄泻 组成:山药18.8克 金钱豹30.0克 千斤拔15.0克 大枣15.0克 牛乳埔30.0克 用法:水5碗煎2碗,分2次服。
方一:治疗小儿腹泻 炒山药、炒白术各15g,滑石粉5g,车前子5g(包煎),水煎服。
方二:治疗腹泻 山药30g,将山药研末,蒸熟,加入红、白糖各适量,每日早餐服1次,用量酌定,亦可用酸石榴皮煎汤冲服。
方三: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山药60g,麦芽30g,鸡内金15g,白糖适量。
上药共研为细末,用白糖适量调匀,每次10g,每日3次,开水送服,也可将上药与面粉烙饼或同大米煮粥食之。
方四:健脾止泻 淮山粉200g与鸡蛋黄3个调匀加适量水,煮成糊状食用。
有健脾止泻作用,适用于大肠滑泄不固、泄泻日久等症。
方五:治疗白带过多 山药、白术、花生仁各250g,共炒焦研末,加红糖200g,每次30g,沸水送服,每日3次。
方六:治疗咳喘痰多 鲜山药45g,甘蔗汁30g,酸石榴汁18g,生鸡子黄4只。
先将山药煎汤一大碗,再加入后三味调匀,分3次温服。
特别适于发热性疾病后引起的虚弱或咳喘痰多。
方七:治疗胃气上逆呕吐不止 鲜山药30g(捣碎),清半夏30g。
先用温水淘洗半夏数次,使无矾味,煎取清汤两杯半,去渣,加入山药调匀,再煎成粥,加白砂糖调味服之。
方八:治疗糖尿病 山药、猪胰粉各等量。
先将山药单研细末,猪胰急速低温干燥,研细末,各取等量,以山药末煮糊和匀为丸,每日早、晚各服10g。
1.糖尿病 ①生地、山药各20g,五味子、麦门冬、葛根各10g,蛤粉、海浮石各12g,花粉15g,鸡内金5g。
水煎服。
用于糖尿病肾阴虚阳亢证。
②山药、天花粉、沙各15g,知母、五味子各10g,水煎服。
2.脾肺阴虚、食欲不振、虚劳发热、咳喘 鲜山药60g,生薏米6g,柿饼24g。
柿饼切碎,加入捣碎后煮熟烂的山药、薏苡仁中,随意服用。
3.虚劳发热、自汗、心悸、小便不利、大便溏泻 鲜山药200g,水煎代茶饮。
能健脾益肺、固肾涩精、增强体质。
4.脾虚久泻 山药、党参各12g,白术、茯苓各9g,六曲6g。
水煎服。
5.小儿腹泻 山药、白术各9g,滑石粉、车前子各3g,甘草15g。
水煎服。
6.再生障碍性贫血 山药30g,大枣10g,紫荆皮9g。
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7.妊娠水肿 怀山药30g,大枣20枚,肉桂0.5g,薏米30g。
同煮粥食,每天1剂,连服4~5剂。
8.体虚白带 山药20g炒白术10g,车前子10g,海螵蛸10g,炒茜草5g,水煎服。
9.肝肾虚弱、喘嗽、遗精、遗尿、小便频数 山药20g,熟地黄15g,山茱萸6g,五味子3g,水煎服。
10.湿热白带 炒山药30g,炒芡实30g,盐黄柏10g,酒车前子10g,白果6g,水煎服。
11.遗尿、盗汗 山药15g,牡蛎(另包先煎)15g,龙骨(另包先煎)15g,桑螵蛸14g,水煎服。
12.呕吐 制半夏10g,用温水淘洗数次后,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将山药30g研成粉,加入制半夏煎液中,煎两三沸后加白糖食用。
可用于胃气上逆、呕吐频发者。
13咳喘 山药120g切片,煮取药汁约600mL,当茶温饮。
也可配伍玄15g,白术9g,生鸡内金6g,牛蒡子9g煎服。
可用于肺虚咳喘、食欲不振、颧红潮热、脉虚数者。
14.斑秃 山药30g,枸杞24g,生地18g,山萸肉、首乌各15g,煎汤分服。
15.气虚感冒 山药30g,黄芪45g,大枣6枚,水煎服,治肺脾气虚所致的易感。
16.气阴不足、脾失健运、肠道功能不良性便秘 生山药200g,炙黄芪、当归、黑芝麻各15g。
每日1剂,水煎服,并将山药、黑芝麻嚼服。
能益气养血,补阴润肠。
17.阴虚内热、耗伤津液、大便燥结 生山药200g,麦冬20g,决明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
18.脾肾两虚型腹泻 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2g,白扁豆12g,陈皮10g,补骨脂15g,肉豆蔻10g,吴茱萸5g,五味子5g,莲子10g,山药50g,大枣10g,砂仁5g。
中火煎熬,温服,1日1剂,1日3次,餐后0.5小时服。

主治:

用于脾胃虚弱、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或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腰膝酸软、头目眩晕、潮热盗汗、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等症。 为补脾胃、益肺肾的常用药,且多用于药膳食疗。 慢性肠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慢性肾炎等常辨证用之。 山药鲜品多用于虚劳咳嗽及消渴病,炒熟食用对脾胃、肾气亏虚者有益。 鲜山药洗净后蒸熟去皮食用有补益脾胃的功效。 干山药与糯米煮粥,加适量砂糖,可供四季早晚餐食用。温热食可补气健脾。 山药削皮切丁,与绿豆煮至熟烂食用,可起到稳定血糖的作用。

附方:

①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圣济总录》山芋丸) ②治湿热虚泄: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濒湖经验方》) ③治噤口痢:干山药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④治心腹虚膨,手足厥冷,或饮过苦涩凉剂,晨朝未食先呕,或闻食即吐,不思饮食,此乃脾胃虚弱:山药一味,锉如小豆大,一半炒热,一半生用,为末,米饮调下。(《普济方)) ⑤补下焦虚冷,小便频敷,瘦损无力:薯蓣于沙盆内研细,入铫中,以酒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盏,搅令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圣惠方》) ⑥治诸风眩运,益精髓,壮脾胃:薯蓣粉,同曲米酿酒;或同山茱萸、五味子、人参诸药浸酒煮饮。(《纲目》山药酒) ⑦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用之)。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儒门事亲》) ⑧治痰气喘急: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简便单方》) ⑨治肿毒:山药,蓖麻子,糯米为一处,水浸研为泥,敷肿处。(《普济方》) ⑩治项后结核,或赤肿硬痛:生山药一挺(去皮),蓖麻子二个。同研贴之。(《救急易方》) ⑾治乳癖结块及诸痛日久,坚硬不溃:鲜山药和芎藭、白糖霜共捣烂涂患处。涂上后奇痒不可忍,忍之良久渐止。(《本经逢原》) ⑿治冻疮:山药少许,于新瓦上磨为泥,涂疮口上。(《儒门事亲》)

保健应用:

日常用法:10~30g,可煎服。大剂暈可用至60g。 1、泡茶 将干山药切碎,与红茶混合,开水冲泡。 2、煲汤 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与猪肝一起,加入当归、大枣。炖煮1小时。经常食用,益气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