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杉

别名:

榧子、血榧、石榧、水柏子、藏杉、桃松、狗尾松、尖松、山榧树、白头杉、崖头杉、岩杉

来源:

药材基源:为三尖杉科植物三尖杉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夏、秋季采收,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为我国特有树种,生于针、阔叶树混交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英文名称:

Folium et Ramulus Cephalotaxi

药材类别:

性味:

味苦、涩,性寒。有毒。

归经:

功效:

抗癌。主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肺癌;胃癌;食道癌;直肠癌等

用量:

一般提取其中生物碱,制成注射剂使用,具体参见“制剂”与现代临订研究“项。

植物形态:

形态常绿乔木,树皮红褐色或褐色,片状开裂。叶螺旋状着生,基部扭转排成二列状,近水平展开,披针状条形,常略弯曲,长约5-8厘米,宽3-4毫米,约由中部向上渐狭,先端有渐尖的长尖头,基部楔形,上面亮绿色,中脉隆起,下面有白色气孔带,中脉明显。雄球花8一10枚聚生成头状,花梗长4一7毫米,雌球花生于小枝基部,总梗长1—2厘米。种子椭圆状卵形,长2-3厘米,未熟时绿色,外被白粉,熟后变成紫色或紫红色。  分布三尖杉在贵州分布较为普遍,威宁,盘县、绥阳、遵义,贵阳、瓮安、施秉、雷山,印江,松桃、镇远、黎平、榕江、德江、锦屏,黄平、石阡,从江、独山,桐梓等县均有分布。其垂直分布幅度较大,在海拔800—2000米的丘陵山地均有分布。国内甘肃,陕西、四川,云南,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区也有分布。

药物性状:

小枝对生,圆柱形,棕色。叶线状披针形,螺状排列,基部据曲成2行状,长1~1.8cm,宽2~4mm,顶端有渐尖的长尖头,上表面灰棕色,具光泽,下表面黄棕色,主脉两侧各有一条棕红色条纹。气微,味微苦。

主治:

主治恶性肿瘤,蛔虫病,钩虫病,食积。

附方:

产后腹胀:三尖杉枝叶9克;四面风9克,岩附子9克,槟榔4.5克,山楂9克,当旭6克,木通6克,血泡木6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