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黄

别名:

蒲花、蒲厘花粉、蒲棒花粉、蒲草黄、水蜡烛、毛蜡烛、蒲棒

来源:

药材基源:为香蒲科植物狭叶香蒲、宽叶香蒲、东方香蒲和长苞香的花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ypha angustifolia L.2.Typha latifolia L3.Typha orientalis Preel4.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采收和储藏:夏季花将开放时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性花穗,晒干后碾轧,筛取细粉。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1.生于浅水。2.生于河流两岸、池沼等地水边,以及沙漠地区浅水滩中。3.生干水旁或沼泽中。4.生于池沼、水边。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2.分市于东北、华北、西南及陕西、新疆、河南等地。3.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地。4.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新疆、四川等地。

英文名称:

Cattail Pollen

药材类别:

性味:

性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

归肝、心包经。

功效:

止血;祛瘀;利尿。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

用量:

内服:煎汤,5-10g,须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散瘀止痛多生用,止血每炒用,血瘀出血;生熟各半。

药用部位:

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和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水生草本,高1~2米。地下茎匍匍泥中,多须根。茎直,细长。叶丛生,线形,质厚长1~2米,宽1~2厘米。花细小,密集茎顶成圆状花穗,形似蜡烛,雄花在上,雌花在下,中间相隔2~15厘米,全长约50厘米。结小瘦果,果穗赤褐色似蜡烛状。4月,花初放时,剪下蒲棒的顶端(雄花),晒干入药。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生于池塘边或沼泽中。

植物形态:

1.狭叶香蒲,多年生草本,高1.5-3m。根茎匍匐,须根多。叶狭线形,宽5-8mm,稀达10mm。花小,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长圆柱形,褐色;雌雄花序离生,雄花序在上部,长20-30cm,雌花序在下部,长9-28cm,具叶状苞片,早落;雄花具雄蓝2-3,基生毛较花药长,充端单一或2-3分又,花粉粒单生;雌花具小苞片,匙形,较柱头短,茸毛早落,约与小苞片等长,柱头线形或线状年圆形。果穗直径10-15mm,坚果细小,无槽,不开裂,外果皮下分离。花期6-7月,果期7-8月。2.宽叶香蒲,与决叶香蒲区别在于:叶阔线形,长约1m,宽10-15mm,光瑞长关,基部鞘状,抱茎。穗状花序圆柱形,雌雄花序紧相连接,雄花序在上千8-15cm,雌花序长约10cm,直径约2cm,具2-3片叶状苞片,早落;雄花具雄蕊3-4,花粉粒为4合体;雌花基都无小苞片,具多数基牛的白色长毛。果穗粗,坚果细小,常干水中斤裂,外果皮分离。3.东方香蒲,与前两种不同点在于:叶条形,宽5-10mm,基部鞘状抱茎。德状化序圆柱状,雄花序与雌花序彼此连接;雄花序在上,长3-5cm,雄花有雄蕊2-4,花粉粒单中;雌花序在下,长6-15cm,雌花无小苞片,有多数基生的白色长毛,毛与柱头近等长,柱头匙形,不育雌蕊棍棒状。小坚果有一纵沟。4.长苞香蒲,与以上种类区别在于:叶条形,宽6-15mm,基部鞘状,抱茎。德状花序圆柱状,粗壮,雌雄花序共长达50cm,雌花序和雄花序分离;雄花序在上,长20-30cm,雄花具雄蕊3,毛长于花药,花粉料单生;雌花序在下,比雄花序为短,雌花的小苞片与柱头近等长,柱头条状长圆形,小苞片及柱头均比毛长。小坚果无沟。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潮湿环境。以选择向阳、肥沃的池塘边或浅水处栽培为宜。栽培技术用分株繁殖。3-4月,挖起蒲黄发新芽的根茎,分成单株,每株带有一段根茎或须根,选浅水处,按行株距50cm × 50cm栽种,每穴栽 2株。田间管理栽后注意浅水养护,避免淹水过深和失水干旱,经常清除杂草,适时追肥。4-5年后,因地下根茎生长较快,根茎拥挤,地上植株也密,需翻蔸另栽。栽后第2年开花增多,产量增加即可开始收获。6-7月花期,待雄花花粉成熟,选择晴天,用手把雄花勒下,晒干搓碎,用细筛筛去杂质即成。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术品为黄色细粉,质轻松,易飞扬,手捻之有润滑感,入水不沉。无臭,味淡。以色鲜黄,润滑感强,纯净者为佳。显微鉴别 花粉粒单生(东方香蒲,花粉粒集为4合体),类球形,直径24-30μm,表面有似网状雕纹,单萌发孔不明显。

临床应用:

1.《纲目》:《本事方》云,有士人妻舌忽胀满口,不能出声,以蒲黄频掺,比晓乃愈。
又《芝隐方》云,宋度宗,一夜忽舌肿满口,用蒲黄、干姜末等分,干涤而愈。
据此二说,则蒲黄之凉血活血可证矣。
盖舌乃心之外候,丽手顾阴相火乃心之臣使,得干姜是阴阳能相济也。
2.《本草汇言》:蒲黄,性凉而利冶g洁膀肮之原,清小肠之气,故小便不通,前人所必用也。
至于治血之方,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滞者可行,血之行者可止。
凡生用则性凉,行血而兼消;炒用则味涩,调血而且止也。
3.《药品化义》:蒲黄,若谣失血久者,炒用之以助补脾之药,摄血归源,使不妄行。
又取体轻行滞,昧甘和血,上治吐舰喀血,下治肠红崩漏。
但为收功之药,在失血之韧,用之无益。
若生用亦能凉血消肿。
4.《本经逢原》:蒲黄,《本经》主心腹膀脱寒热, 良由血结其处,营卫不和故也。
与五灵脂同用,胃气虚者,入口必吐,下咽则利。
舌根胀痛,亦有属虚火旺者,误用前法(指同干姜未干掺),转伤津液,每致燥湿愈甚,不可不审。
5.《本草正义》:蒲黄,专人血分, 以治香之气,兼行气分,故能导瘀结而治气血凝滞之病。
东壁李氏员谓其凉血、活血,亦以水产之品,故以为凉。
颐谓蒲本清香,亦有宰味,以《本经》葛蒲辛温例之,必不可以为寒凉。
蒲黄又为蒲之精华所聚,既能逐痰,则辛散之力可知。
况心腹结滞之痛,新产瘀露之凝,失笑一投,捷于影响,虽曰灵脂导浊,是其专职,然蒲黄果是寒凉,必非新产有痰可用。
若舌疮口疮,皮肤湿痒诸病,敷以生蒲黄细粉可愈,则以细腻粘凝, 自有生肌之力,非仅取其清凉也。
6.《本经》:主心腹膀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7.《药性论》:通经脉,止女子崩中不佳, 主痢血,止尿血,利水道。
8.《日华子本草》:治(颠倒)扑血闷,排脓,疮疗,妇人带下,月经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孕人下血坠胎,血运血耀,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泄精,血痢。
被血消肿生使,补血止血炒用。
9.《纲目》: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10.《本草经疏》:治癌结,五劳七伤,停积瘀血,胸前痛即发吐颐。
11.《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于创伤,湿疹。
12.《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治瘰疠。

主治:

用于吐血、龃血、咯血、尿血、血淋、便血、月经过多、崩漏、外伤出血、产后疲痛、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仆肿痛、木舌、重舌等。为止血行滞要药。能收缩子宫,用于产后子宫收缩不良的出血。尚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前列腺肥大、急性尿潴留、痄腮、溃疡性直肠炎、宫颈肥大、皮肤疮瘍、湿疫、膀胱与尿道炎所尿等。

附方:

①治妇人月候过多,血伤漏下不止:蒲黄三两(微炒),龙骨二两半。艾叶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米饮下,艾汤下亦得,日再。(《圣济总录》蒲黄丸) ②治产后血不下:蒲黄三两。水三升,煎取一升,顿服。(《梅师集验方》) ③治产后恶露不快,血上抢心,烦闷满急,昏迷不省,或狂言妄语,气喘欲绝:干荷叶(炙)、牡丹皮、延胡索、生干地黄、甘草(炙)各三分,蒲黄(生)二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局方》蒲黄散) ④治产后心腹痛欲死:蒲黄(炒香)、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为末,先用酽醋,调二钱,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局方》失笑散) ⑤催生:蒲黄、地龙(洗去土,于新瓦上焙令微黄)、陈橘皮等分。各为末,如经日不产,各抄一钱匕,新汲水调服。(《证类本草》) ⑥治坠伤扑损,瘀血在内,烦闷者:蒲黄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塞上方》) ⑦治吐血、唾血:蒲黄一两。捣为散,每服三钱,温酒或冷水调。(《简要济众方》) ⑧治肺热衄血:蒲黄、青黛各一钱。新汲水服之。或去青黛,入油发灰等分,生地黄汁调下。(《简便单方》) ⑨治鼻衄经久不止:蒲黄二、三两,石榴花一两(末)。上药,和研为散,每服以新汲水调下一钱。(《圣惠方》) ⑩治膀胱热,小便血不止:蒲黄(微炒)二两,郁金(锉)三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粟米饮调下,空心晚食前服。(《圣济总录》蒲黄散) ⑾治卒下血:甘草、干姜、蒲黄各一分。三物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僧深集方》蒲黄散) ⑿治舌胀满口,不能出声:蒲黄频掺。(《本事方》) ⒀治小儿重舌,口中生疮,涎出:蒲黄一分,露蜂房一分(微炙),白鱼一钱。上药,都研令匀。用少许酒凋,敷重舌、口中疮上,日三用之。(《圣惠方》蒲黄散) ⒁治聤耳出脓:蒲黄末,掺之。(《圣惠方》) ⒂治耳中出血:蒲黄、炒黑研末,掺入。(《简便单方》) ⒃治脱肛:蒲黄二两。以猪脂和敷肛上,纳之。(《千金方》) ⒄治阴蚀:蒲黄二两,桐皮二两,甘草二两。凡三物,捣筛,粉创上。(《令李方》蒲黄散) ⒅治丈夫阴下湿痒:蒲黄末敷之。(《千金方》)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3~9g;水煎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生用行血、祛瘀、利尿,并能止血;炒炭有收敛止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