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
别名:
稻米(《别录》),江米(《本草原始》),元米(《随息居饮食谱》)。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去壳种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yza sativa L.采收和储藏:用机器除去稻壳,取其种仁。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英文名称:
Polished Glutinous Rice
药材类别:
果实/种子类
性味:
甘,温。①《别录》:味苦。②《千金·食治》:味苦,温,无毒。③《日用本草》:味甘,平。
归经:
入脾、胃、肺经。①《得配本草》:入手、足太阴经。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效:
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剑汗;解毒。主脾胃虚寒泄泻;霍乱吐逆;消渴尿多;自汗;痘疮;痔疮
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入丸、散;或煮粥。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药用部位:
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种仁。植物形态详"粳米"条。
植物形态:
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mm,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6-15cm。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1)长籽型 长椭圆形,略扁,长4-5mm,宽1.5-2mm。一端钝圆,另端歪斜,有胚脱落的痕迹。表面浅白色,不透明,平滑。质坚硬,断面粉性。蒸煮后韧性极强,有光泽。气微,味甘。 (2)圆籽型 籽粒较短圆,长3-4mm,宽1.5-2.5mm。余同长籽型。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淀粉粒为单粒和复粒。单粒淀粉多为多面体,脐点、层纹不明显,少数为圆形或半球形。复粒淀粉有多数分粒。
临床应用:
①《仁斋直指方》:"痘疹用糯米,取其解毒,能酿而发之也。" ②《纲目》:"糯米性温,酿酒则热,熬饧尤甚。
孟诜、苏颂,或言其性凉性寒者,谬说也,《别录》已谓其温中坚大便,令人多热,是岂寒凉者乎?今人冷泄者,炒食即止,老人小便数者,作粢糕或丸子夜食亦止,其温肺暖脾可验矣。
痘证用之,亦取此义。
" ③《本经逢原》:"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粘滞,且利小便,以滋肺而气下行矣。
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
主治:
主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等症。 暖胃、御寒 糯米性温,能补气血,滋养胃,起到御寒的作用;也有益于胃虚寒所导致的反胃、食欲不佳、神经衰弱等症状,对腹胀、腹泻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防治盗汗 糯米有收涩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治尿频、盗汗等症状,对产后、病后、痔疮、多汗都有调养作用;还可缓解妊娠后腰腹坠胀、气短乏力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