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

别名:

双孢蘑菇、洋蘑菇、洋蕈、洋菌、洋茸、西洋草菇、鸡足磨菇、磨菇蕈、肉蕈、蘑菰、麻菰、鸡足蘑菇、蘑菇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蘑菇科真菌双孢蘑菇及四孢蘑菇的子实体,尤以菌蕾为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双孢磨菇 Agaricus bisporus (Lange) Sing.2.四孢蘑菇 Agaricus canpestris L.ex Fr.采收和储藏:覆土后菇床上开始形成子实体原基,当室温降至15℃左右时,子实体大量发生。蘑菇在现蕾后5-7d采收,天气冷凉时可在8-10天采收。以子实体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质量最佳。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1.双孢蘑菇 此菌非我国原产,系引进栽培种。在栽培中变异较大,担子产孢子的数目也有变异,不稳定。2.四孢蘑菇 春末至冬初单生或群生于草地、路旁、田野、堆肥场及林间空旷地。资源分布:1.双孢蘑菇 我国各地广为栽培。2.四孢蘑菇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英文名称:

 

药材类别: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归经:

①《本草求真》:"入肠、胃、肺。"

功效:

健脾开胃;平肝提神。主饮食不消;纳呆;乳汁不足;高血压症;神倦欲眠

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品150-180g。

药用部位:

为黑伞科植物蘑菇的子实体。

植物形态:

1.双孢蘑菇 菌盖半圆形,径3-16cm,表面干,成熟后仍为白色,常被淡褐色细绒毛。菌肉较厚而脆,白色,切割后或微呈淡红橙色。菌褶离生,初白色后变黑褐色。柄短柱状,粗壮。基微膨大。菌环光滑或具絮状残突,膜质。本种原记录的主要特征是担子多产两枚孢子,担孢子椭圆形,淡褐色,(5.5-8.5)μm×(4-6.5)μm2.四孢蘑菇 菌盖呈穹顶形,径4-15cm。纯白色,后期盖中央有裂纹,渐向盖缘而光滑。老后中央微现肉桂色泽,菌肉白色,伤后微褐。褶片离生,粉红色。菌柄柱形,近等粗。环残膜质,早落。孢子椭圆形,光滑,深褐色,(6.5-8.5)μm×(4-5.5)μm

药物采收:

1.生物学特性 双孢蘑菇是一种腐草生伞菌,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为22-24℃,子实体生长发育以13-16℃为宜。孢子萌发适宜温度是24-26℃。属好气性真菌,菌丝体和子实体均能在黑暗中生长,酸碱度一般应控制在Ph6.5-7.0的范围内。2.培育技术 双孢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禾本科植物的秸秆(碳源)和牲畜粪便(氮源),适宜的碳、氮比为30-33:1。如粪草培养料:粪58%,草40%,硫酸钙1%,过磷酸钙1%,水160%。先将麦草、稻草切成15-30cm长,在尿中或清水中浸泡ld,堆置时,先铺厚10cm的秸秆,然后铺2-3cm厚发酵过的粪,以后加一层秸秆铺一层粪,浇一遍水,最后覆盖一层秸秆,堆高1.5-1.8m,堆内温度最高可达73℃。7-10天可进行第一次翻堆,使其发酵均匀,过5-6d行第二次翻堆,并可加入尿素等化肥,一般翻堆3-4次,完成前期发酵。在料温未降时迅速搬入菇房铺床,床厚15-20cm,然后室内加温,保持温度60-62℃,进行室内后发酵,维持5d左右,然后关闭门窗,用甲醛、敌敌畏各lkg熏蒸消毒24h,当料温降到30℃,调节培养料湿度为62%左右,Ph7.0-7.5,即可接种。选生活力强、色泽洁白、无杂菌污染的优质菌种,采用穴播、条播、撒播或混播的方法接入菌种,控制菇房温度在20-24℃,当菌丝生长到料层的1/2后,用双齿耙从床面插入床底,撬松底层料1-2次,以改善通气条件。3.菇房管理 播后15d左右进行覆土,以近中性或偏碱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覆盖床面,粗细土粒各占65%和35%,覆土厚2.5-3.5cm。通常每日喷水2次,每1m2 床面喷水300ml左右。出菇前后是蘑菇栽培管理的关键阶段,要调节好水分,料中保持含水量60%-65%,菌丝生长阶段菇房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到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到90%左右,不超过95%,采用轻喷勤喷的方法。菇房应早晚通风,引进新鲜空气,秋后气温下降到12℃以下,则应中午通风换气,早晚关闭门窗。蘑菇生产2-3批后,应增施肥料,常用的肥料有培养料浸出液,牛、猪、人尿稀释液,鸡、鸭粪液,0.1%-0.2%尿素液等,可喷于床面。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1.双孢蘑菇 菌盖半球形或平展,直径5-12cm,白色或淡黄棕色,表面具淡褐色细绒毛。菌肉厚,白色或淡红色。菌褶密,不等长,粉红色、褐色或黑褐色。菌柄长4.5-9cm,直径1.5-3cm,类白色,中部有时可见单层菌环。气微,味特异。 2.四孢蘑菇 菌盖扁半球形或平展,有时中部下凹,直径3-13cm,白色或类白色,表面光滑或有丛毛状鳞片。菌肉厚,白色。菌褶较密,不等长,粉红色、褐色或黑褐色。菌柄长1-9cm,直径0.5-2cm,白色,近光滑或略有纤毛,中部有时可见单层菌环。气微,味恃异。

临床应用:

1. 《品汇精要》:“初采得与米饭同炒,如饭黑者有毒。
中蘑菇毒,以生绿豆和水研浓汁饮之遂解。
”2.《纲目》:“蘑菰出山东、淮北诸处。
埋桑、楮诸木于土中,浇以米泔,待菰生采之。
长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软,其中空虚,状如未开玉簪花。
俗名鸡腿蘑菰,谓其味如鸡也。
一种状如羊肝,有蜂窠眼者,名羊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