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鳗

别名:

鳗、海鳗鲡、慈鳗鲡、狗鱼、勾鱼、即钗、狼牙鳝、尖嘴鳗、乌皮鳗、九鳝、门鳝、海鳝、麻鱼、港漫、狼牙、黄鳗、赤鳗、鳗鱼

来源:

药材基源:为海鳗科动物海鳗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aenesox cinereus (Forskal)采收和储藏:海鳗肉每500g含蛋白蛋60.2g,脂肪9.5g,碳水化合物0.4g,并含铁、钙、磷。鳔含蛋白质、脂肪、胶体物。脑、卵巢含脑磷脂(cephaqlin),神经磷脂(neurophoshatide),胆甾醇(cholesterol)。胆汁含胆酸(cholic acid),甘胆酸(glycocholic acid)及牛磺酸(taurine)。皮粘液含蛋白毒素(proteinaceous toxin)。全鱼还含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和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常栖息于底质为江泽沙泥或岩礁的海区,一般水深50-80m。食性贪,常以虾、蟹、鱼类及头足类为食。产卵期在4-7月;南海于6-7月,怀卵量100万万粒,卵球形,径1.6-1.7mm。仔稚鱼发育过程中能变态。有季节性回游,如福建、浙江沿海的海鳗于春夏北上生殖;秋冬南下越冬。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英文名称:

Pike eel

药材类别:

性味:

味甘,性平。有毒。

归经:

归肺、肝、肾经。

功效:

补虚损;润肺;祛风通络;解毒。主病后、产后体虚;遗精;贫血;神经衰弱;气管炎;面神经麻痹;骨节疼痛;急性结膜炎;疮疖;痔瘘

用量:

内服:炖食,适量。外用:适量,鲜血涂,或将鲜血滴于吸水纸上,阴干,贴敷。

药用部位:

为海鳗科动物海鳗的肉。

植物形态:

身体细长,前部为圆管状,尾部侧扁,向后逐渐变细。体长50厘米以上。头长而前部尖锐。吻长而尖,尖端圆而膨大,其后有一深凹。上颌长于下颌。眼大,近圆形,位于头的两侧,无活动的眼缘。口裂大,口角远超过眼后缘。前鼻孔为短管状,位于吻端凹部后方,后鼻孔不成管状,位于眼前中邢。舌不能活动。两颌牙强大而锐利,两侧均为3行。上颌前端有大形犬牙8~16个,下颌前端有大犬牙6~7个。下领外行牙不向外方倾斜,口闭合时不露出口外。犁骨中间一行有10~15个大扁牙,牙基部前后各有一个小牙尖。体无鳞,有侧线。背鳍起点于鳃孔上方稍向前处;臀鳍起点于肛门后方;背、臀鳍在后方和尾鳍相连接。有胸鳍。无腹鳍。全体灰色,下方稍淡,背、臀鳍边缘黑色。

临床应用:

1、治关节肿痛:海鳗去内脏洗净,于锅内煎黄,再加糖和酒炖透食。
2、治夜盲:鳗鱼肉及肝各250g,荸荠10个。
煮食。
3、治外伤出血:鳗鱼血(干粉)外敷,或将鲜血滴在吸水纸上,阴干,贴伤口。

主治:

主治疮疖,痔瘘,遗精,贫血,神经衰弱,气管炎,面神经麻痹,骨节疼痛,急性结膜炎。

保健应用:

日常用法:内服炖食,适量。外用适量,鲜血涂,或将鲜血滴于吸水纸上,阴干,贴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