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荽子

别名:

芫荽子(《普济方》)。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iandrum sativum L.采收和储藏:8-9月果实成熟时采取果枝,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杂质,再晒至足干。

药材产地:

主产江苏、安徽、湖北。此外,甘肃、四川等地亦产。

英文名称:

Coriander Fruit, Coriander Seed

药材类别:

性味:

《纲目》:辛酸,平,无毒。

归经:

归胃、肺、大肠经。

功效:

健胃肖积;理气止痛;透疹解毒。主食积;食欲不振;胸膈满闷;脘腹胀痛;呕恶反胃;泻痢;肠风便血;脱肛;疝气;麻疹;辣疹不透;秃疮;头痛;牙痛;耳痈

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熏洗。

药用部位:

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实。植物形态详"胡荽"条。

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无毛,有强烈香气。根细长,有多数纤细的支根。茎直立,多分枝,有务纹。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列,叶柄长2-8cm;羽片广卵形或扇形半裂,长1-2cm,宽1-1.5cm,边缘有钝锯齿、缺刻或深裂;上部茎生叶三回至多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狭线形,长5-15mm,宽0.5-1.5mm,先端钝,全缘。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序梗长2-8cm;无总苞;伞辐3-8;小总苞片2-5,线形,全缘;小伞形花序有花3-10,花白色或带淡紫色,萼齿通常大小不等,卵状三角形或长卵形;花瓣倒卵形,长1-1.2mm,宽约1mm,先端有内凹的小舌片;辐射瓣通常全缘,有3-5脉;药柱于果成熟时向外反曲。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5mm。背面主棱及相邻的次棱明显,胚乳腹面内凹,油管不明显,或有1个位于次棱下方。花果期4-11月。

药物性状:

果实为2小分果合生的双悬果,呈圆球形,直径3~5毫米。淡黄棕色至土黄棕色,顶端可见极短的柱头残迹,多分裂为二,周围有钱存的花萼5枚。表面较粗糙,有不甚明显的波状棱线10条与明显的纵直棱线12条相间排列。基部钝圆,有时可见小果柄或果柄痕。小分果背面隆起,腹面中央下凹,具3条纵行的棱线,中央较直,两侧呈弧形弯曲,有时可见悬果柄。果实稍坚硬。气香,用手揉碎,散发出特殊而浓烈的香气,味微辣。以籽粒饱满、洁净、无杂质者为佳。

临床应用:

1、治肠风下血不土,变成痔疾:胡荽子、补骨脂各15g。
将谀上中药研成细末。
每服6克,饭前,米汤送服。
2、治痢疾、渴血:胡荽子12g。
将胡荽子捣碎。
用温酒、糖水或生姜水送服。
3、治肠头出:胡荽子、醋各适量。
先将胡荽子捣碎,再用醋煮至糊状,睡前取适量涂抹于患处,每日1次。
4、治牙痛:胡荽子15g。
水煎,取药汁,时时含于口中,吐之,再含至牙痛缓解。

主治:

主治痘疹透发不畅、饮食乏味、痢疾、痔疮等症。

附方:

①治麻疹初起来透:芫荽子四两。杵后入火瓦罐或铝锅中,盛满清水,置病房(病房宜小,不要通风)内用炭火煮沸,使蒸气充满病室,并随时增加炭、水,待麻疹透齐后,停止使用。(《浙江中医》(3):32,1959) ②治痢亦治泻血:芫荽子一合。捣碎,赤者用糖水调,白者用生姜自然汁调,温服。一方酒调服。(《普济方》) ③治肠风下血不止,变成痔疾:胡荽子、补骨脂各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陈米饮调下,食前服。(《圣济总录》胡荽子散) ④治痔疮:胡荽子炒过,细碾,酒调三、五服。(《海上方》) ⑤治脱肛痔瘘:胡荽子一升,乳香少许,粟糠半升或一升。上先泥成炉子,止留一小眼,可抵肛门大小,不令透烟火,熏之。(《儒门亭亲》) ⑥治肠头出:秋冬捣胡荽子,醋煮熨之。(《食疗本草》) ⑦治齿痛:胡荽子,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含,吐之。(《备急方》)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5~10g;可入散剂,也可以煎水含漱或熏洗。 1、口含 胡荽子15克。水煎,取药汁,时时含于口中,吐之,再含至牙痛缓解。 2、外敷 将胡荽子捣碎,加醋煮至糊状,睡前取适量敷于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