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草

别名:

凤凰草(《生草药性备要》),凤尾草(《岭南采药录》),三叉草(《广州植物志》),小凤尾、翠云草(《岭南草药志》),山凤尾、井边茜(《广东中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剑叶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ensiformis Burm.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全草或根茎,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1000m的溪边、草地或灌木林下。资源分布:分布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英文名称:

Herb of Sword Brake

药材类别:

性味:

味苦、淡,性寒。有小毒。

归经:

归肝、大肠、膀胱经。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痢疾;泄泻;疟疾;黄疸;淋病;白带;咽喉肿痛;痄腮;痈疽;瘰疬;崩漏;痔疮出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疥疮;湿疹

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12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药用部位:

为凤尾蕨科植物剑叶凤尾蕨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根茎短细,斜升或匍匐,有条状披针形鳞片,赤褐色。叶簇生,叶柄禾秆色,上面光滑,有四棱;生泡子囊的叶片矩圆状卵形,长10~25厘米,宽5~15厘米,2回羽状分裂,有羽片3~5对,下部的羽片有柄,向上无柄,有侧生小羽片1~3对,或有时仅为2叉,顶生小羽片特长,和其下的一对合生,小羽片披针形,除不生孢子囊的顶部有细锯齿外均全缘;不生孢子囊的叶较小,小羽片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尖锯齿。孢子囊群线形,连续排列于孢子叶边缘,但小羽片的顶部及基部无孢子囊分布。

临床应用:

1.《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折伤,或洗疳、疥疮,亦治痢疾,又退黄气。
2.《岭南采药录》:专解腹中邪热诸毒,杀虫。
治鼻衄,诸下血,血崩,血痢,便毒肿痛。
其子内服,治心气痛。
3.《广州植物志》:治疟疾及淋病。
4.《广东中草药》:清热消滞,凉血解毒。
治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夏天感冒发热,泌尿系感染,疖肿,皮肤湿疹。

主治:

主治痢疾,疟疾,黄疸,淋病,下血,血崩,跌打损伤,扁桃体炎,腮腺炎,疮毒,湿疹。

保健应用:

日常用法:15~30g,大剂量60~12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