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

别名:

冬虫草、虫草、夏草冬虫、中华虫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体(菌核)的复合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Sphaeria sinensis Berk.]采收和储藏: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找寻,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合药用。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或再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体上,常见于海拔4000m以上的高山上,尤多见于具有积雪、排水良好的高寒草甸。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湖北、四川、云南、西藏。

英文名称:

Chinese Caterpillar Fungus

药材类别:

菌藻类

性味:

甘;温;香。①《本草从新》:甘,平。②《药性考》:味甘,性温。③《本草再新》:有小毒。④《青海药材》:味甘酸,性平,气香。

归经:

归肺、肾经。①《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效:

保肺气;实腠理;补肾益精。主肺虚咳喘;劳嗽痰血;自汗;盗汗;肾亏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或与鸡鸭炖服。

药用部位:

为麦角科真菌虫草,属植物,在冬季时,菌丝侵入蛰居于土中的昆虫幼虫体中,造成虫体充满菌丝而死亡的复合体。

植物形态:

子座单个,罕2-3个从寄主前端发出,全长4-11cm,长棒形或圆柱形,基部粗1.5-4mm,向上渐细。头部近圆柱形,褐色,初期内部充实,后变中空,长1-4.5cm,粗2.5-6mm,尖端有1.5-5.5mm的不孕顶部。子囊壳近表面生,基部稍陷于子座内,椭圆形至卵形。子囊多数,细长,产生在子囊壳内。每个子囊内具有子囊孢子,通常1-3个,少数为4个或更多,长线形,有多数横隔,不断裂为小段,大小(160-470)μm×(5-6.5)μm。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冬虫夏草为兼性腐生菌,以鳞翅目蝙蝠蛾科虫草蝙蝠蛾的幼虫为寄主,染菌致病幼虫冬季潜入土中,死亡后虫体上形成菌核,翌年春季在较温暖、潮湿的环境下,虫体头部生长出有柄棒状棕色的子实体。培育技术 (1)菌种分离 采新鲜虫草菌核,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表面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后用解剖刀分成小块,接种子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10g,葡萄糖4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鸡蛋黄1g,维生素B1溶液20ml,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置于24~26℃温度条件下,约15d可发出形似青霉的虫草菌。(2)蝙蝠蛾幼虫的饲养与接菌 蝙蝠蛾幼虫喜食含淀粉较丰富的山高粱及珠芽蓼,首先应用该种饲料大量饲养蝙蝠蛾幼虫,在28~30℃条件下幼虫化蛹变为成虫,在幼虫变蛹之前,向虫体喷洒虫草菌,染病幼虫死亡后,再继续培养即可生长出虫草。除人工培养虫草外,现还有采用液体深层培养的方法,获得菌体入药。斜面菌种培养基用玉米粉、蔗糖、琼脂各20g,加入水1000ml,pH自然,在25℃下约7d即可转接一级摇瓶。摇瓶和发酵罐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2%(煮沸30min,用纱布过滤取汁),蔗糖2%,蛋白胨1%,酵母粉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摇瓶培养用500ml三角瓶装培养基100~150ml,接入斜面菌种,在摇床培养,150r/min,于25℃下振荡4d即可长好,可继续用1000ml或5000ml三角瓶扩大培养至需用液量,即可转入发酵罐培养。用500L发酵罐,投料300L,接种量10%,温度24~26℃,罐压29.4~49.1kPa(0.3~0.5kg/cm2),搅拌速度180r/min,用菜子油消泡,培养90~120h,菌丝浓度不再增加,即可终止发酵。冬虫夏草菌体发酵液,置于浓缩罐内,其真空浓度为77.14~79.5kPa(580~600mmHg),蒸发量为300kg/h,温度60~62℃,真空减压浓缩至原液体积的1/5左右,浓缩完毕,将提取物制成膏或胶囊入药。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由虫体及从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组成。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3-8mm,表面深棕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单生,细长圆柱形,长4-7cm,直径约3m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头部与柄无明显区别;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淡。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子座短小者为佳。显微鉴别 子座头部横切面:子囊壳大部陷入子座内,先端突出于子座之外,大小(250-280)μm×(90-150)μm,每一个子囊壳内有多数线形的子囊,大小(120-160)μm×(2.5-4)μm,子囊内有数个具有横隔膜的子囊孢子。

临床应用:

1.《本草从新》: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
2.《药性考》:秘精益气,专补命门。
3.《柑园小识》: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
4.《纲目拾遗》:潘友新云治膈症,周兼士云治蛊胀。
5.《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肺结核、老人衰弱之慢性咳嗽气喘,吐血、盗汗、自汗;又用于贫血虚弱,阳痿遗精,老人畏寒,涕多泪出等证。
6.《云南中草药》:补肺,壮肾阳。
治痰饮喘咳。
7.《纲目拾遗》:张子润云,夏草冬虫若取其夏草服之,能绝孕无子,犹黄精、钩吻之相反,殆亦物理之奥云。
8.《重庆堂随笔》:冬虫夏草,具温和平补之性,为虚疟、虚痞、虚胀、虚痛之圣药,功胜九香虫。
凡阴虚阳亢而为喘逆痰嗽者,投之悉效,不但调经种子有专能也。
周稚圭先生云,须以秋分日采者良。
雄谓夏取者可治阳气下陷之病。
9.《本草正义》:冬虫夏草,始见于吴氏《本草从新》,称其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嗽。
近人恒喜用之,皆治阴虚劳怯,咳嗽失血之证,皆用吴氏说也,然却未见其果有功效。
《四川通志》明谓之温暖,其说甚是,又称其补精益髓,则盛言其功效耳,不尽可凭也。
赵氏又引潘友新说,入房中药用,周兼士亦谓其性温,治蛊胀,近日种子丹用之云云。
则此物补肾,乃兴阳之作用,宜于真寒,而不宜于虚热,能治蛊胀者,亦脾肾之虚寒也。
赵氏又引《文房肆考》,称孔裕堂之弟患怯而汗大泄,盛夏密室犹畏风寒,以此和作肴馔,食之而愈,则此之怯症,洵是真寒之证,大汗亡阳,而常畏寒,本是当用参、附者,乃冬虫夏草能愈之,其温补又可知。
此种虚劳,恰与阴虚劳怯咳嗽痰红之相火上凌者相反,乃吴氏竟谓其止血化痰已劳嗽,遂使今人如法施治,而相火愈肆,甚至咳愈甚而血愈多,不于釜中注水,而但于釜底添薪,苟其阴血未枯,则泛溢沸腾,不尽不止;若果津液已竭,惟有燔灼的成灰而已。
赵氏所引诸家之说极多,皆言其兴阳温肾,独《从新》则曰甘平保肺,不知何所见而云然。

主治:

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体虚、自汗盗汗等症。既能补肾固本,又能补肺实卫,除用于治疗外,多用于病后调补。 有报道可用于性功能低下、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脂血症、血小板减少、慢性气管炎、肺结核咯血、耳鸣、肝硬化、肿瘤、过敏性鼻炎等。

附方:

①治病后虚损:夏草冬虫三、五枚,老雄鸭一只,去肚杂,将鸭头劈开,纳药于中,仍以线扎好,酱油酒如常蒸烂食之。(《纲目拾遗》) ②治虚喘:冬虫夏草五钱至一两,配老雄鸭蒸服。(《云南中草药》) ③治贫血,阳痿,遗精:冬虫夏草五钱至一两,炖肉或炖鸡服。(《云南中草药》)

保健应用:

日常用法:5~15g,用水煎,或入丸、散。 1、全年均可服用,冬季服用效果最佳。 2、服用冬虫夏草补虚,要因人因病而异,或单药服用,或配合他药同用。 3、泡茶 用开水冲泡,常喝可以预防感冒。 4、炖煮 将冬虫夏草、桂圆、大枣(去核)和乌鸡一起炖煮约3个小时,炖至熟烂,加盐调味即可。 5、泡酒 把冬虫夏草浸泡在白酒里,密封10天。每日3次,空腹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