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梧桐

别名:

海州常山、海桐、臭桐、臭芙蓉、地梧桐、岩桐子、秋叶、八角梧桐、凤眼子、泡花桐、矮桐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料植物臭梧桐的嫩枝及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采收和储藏:6-10月采由,捆扎成束,晒干。

药材产地:

生于路边、山谷、山地、溪边。分布甚广,由河北南至浙江、福建,西至湖北、四川等地。主产江苏、安徽等地。

英文名称:

Harlequin Glorybower Leaf and Twig

药材类别:

性味:

味辛、苦、甘,性凉。

归经:

入肝;胆;脾经

功效:

祛风除湿;平肝降压;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痈疽疮毒,湿疹疥癣

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研末掺或调敷。

药用部位:

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嫩枝及叶。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茎皮灰白色;幼枝四棱形,被褐色短柔毛。叶对生,有长柄;叶片广卵形或卵状心形,长9~15厘米,宽6.5~12厘米,全缘或微波状,两面密生短柔毛及黄色细点,具臭气。夏季开白色或淡红色管状花,聚伞圆锥花序疏大,集生于枝端;苞片叶状,卵形;花萼红色,稍膨大,卵状,上部5深裂;花冠管长约2厘米,裂片稍不整齐;雄蕊二强,伸出花冠之外。浆果状核果近圆形,熟时蓝色。花、果枝亦均有臭气,故名臭梧桐。生于丘陵、山坡、路旁、林边、沟谷及溪边丛林中,亦有栽培。由辽宁南部起至全国各省区大多有分布。

植物形态:

海州常山,灌木或小乔木,高1.5-10m。幼枝、叶柄及花序等多少被黄褐色柔毛或近无毛;老枝灰白色,有皮孔,髓部白色,有淡黄色薄片横隔。单叶对生;叶柄长2-8cm;叶片纸质,宽卵形、卵形、卵状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17cm,宽5-14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至楔形,偶有心形,全缘或具波状齿,两面疏生短毛或近无毛;侧脉3-5对。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腑生,疏散,通常二歧分枝,花序长8-18cm,花序梗长3-6cm,具椭圆形叶状苞片,早落;花萼幼时绿白色,后紫红色,基部合生,中部略膨大,具5棱,先端5深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或卵形;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花冠管细,先端5裂,裂片长椭圆形;雄蕊4,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径6-8mm,包于增大的宿萼内,熟时蓝紫色。花、果期6-11月。

药物采收:

栽培技术 主要用分要繁殖。北方在植株枯萎后至翌年春季萌芽前将植株刨出,视母株大小分成3-8株,然后按穴距60cm×30cm开穴栽种,穴深15-20cm,栽后覆土压实,浇水。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小枝类圆形或略带方形,直径约3mm,黄绿色,有纵向细皱纹,具黄色点状皮孔,密被短茸毛,稍老者茸毛脱落;质脆,易折断,断面木部淡黄色,髓部白色。叶对生,多皱缩卷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广卵形或椭圆形,长7-15cm,宽5-9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截形,全缘或具波状齿,上面灰绿色,下面黄绿色,两面均有短柔毛;叶柄长2-8cm,密被短柔毛。花多枯萎,黄棕色,具长梗,雄蕊突出于花冠外;已结实者,花萼宿存,枯黄色,内有一果实,三棱状卵形,灰褐色,具皱纹理。气异臭,味苦、涩。 以花枝干燥、叶色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角质层明显,下表皮具气孔。腺鳞切面呈扁球形,腺毛柄单细胞,也可见局部的非腺毛。栅栏组织细胞1-2列,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稀疏。主脉上、下表皮内侧均有厚角组织。主脉维管束外韧型,7-10余个,排列近圆圈状。主脉中央为薄壁细胞,偶含草酸钙方晶,长10-15μm,宽6-9μm。

临床应用:

1、治半边头痛:臭梧桐50g,川椒10g,先将臭梧桐炒黄,入川椒再炒,然后加酒入锅搅拌均匀,装入炒布袋中,置于痛处;喝热酒一碗,盖上被子休息,微微出汗即可。
2、治痔疮:臭梧桐、松叶、芒硝各10g。
水煎去渣,取汁,用药汁清洗患处,每天1次。
可治痔疮。
3、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臭梧桐500g,豨莶草400g。
将以上2味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早、晚以温水送服12丸。
忌食猪肝、羊血等。
4、治高血压:臭梧桐、夏枯草、豨莶草、菊花各12g,地龙、双钩藤、泽泻各9g。
水煎,去渣,温服。
3、治风湿性关节炎 臭梧桐、防风、秦艽各12g,独活、当归、木瓜、桂枝各9g。
水煎,去渣,温服。

主治:

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痔疮,痈疽疮疥等症。 临床多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皮肤湿疹、痱子瘙痒、稻田皮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附方:

①治男妇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地梧桐(花、叶、梗、子俱可采取,切碎,晒干,磨末子)一斤,豨莶草(炒,磨末)八两。上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四钱。忌食猪肝、羊血等物。或单用臭梧桐二两,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十剂,或煎汤洗手足亦可。(《养生经验合集》豨桐丸) ②治半肢风:臭梧桐叶并梗,晒燥磨末,共二斤,用白蜜一斤为丸。早滚水下,晚酒下,每服三钱。(《纲目拾遗》) ③治风湿痛,骨节酸痛及高血压病:臭梧桐三钱至一两,煎服;研粉每服一钱,一日三次。也可与豨莶草配合应用。(《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半边头痛:川椒五钱,臭梧桐叶二两。先将桐叶炒黄,次入椒再炒,以火酒洒在锅内,拌和取起,卷在绸内,扎在痛处;吃热酒一碗,取被盖颈而睡,出汗。(《纲目拾遗》) ⑤治一切内外痔:臭梧桐叶七片,瓦松七枝,皮硝三钱。煎汤熏洗。(《纲目拾遗》) ⑥治湿疹或痱子发痒:奥梧桐适懂,煎汤洗浴。(《上海常用中草药》)

保健应用:

入汤剂9?15g,鲜品30?60g;亦可浸酒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研粉调敷,或鲜品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