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
别名:
花斑蝥、花壳虫、斑猫、龙尾、螌蝥、斑蚝、龙蚝、斑菌、晏青、龙苗、羊米虫、老虎斑毛、花斑毛、小豆虫、放屁虫、花罗虫、章瓦、斑毛、班蝥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芫青科动物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全虫。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2.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采收和储藏:在5-10月均可捕捉,以6-8月最盛,多在清晨露水未干,斑蝥翅湿不易飞起时捕捉,捕捉时应戴手套和口罩,以免刺激皮肤和粘膜,引起炎症。日出后可用纱兜捕捉。将捕到的斑蝥用沸水烫死,取出晒干或烘干,或采用米炒法。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喜群集栖息和取食。复变态,幼虫共6龄,成虫4-5月开始为害植物的顺、芽及花等器官,7-8月最烈,多损伤大豆、花生、茄子及棉花等。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英文名称:
Large Blister Beetle, Lesser Blister Beetle, Telini Fly
药材类别:
动物类
性味:
味辛;有大毒,性热。
归经:
入大肠、小肠、肝、肾经。①《本草经疏》:入手阳明、手太阳经。②《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③《会约医镜》:入肺、脾二经。④《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效:
破血消癓,功毒蚀疮,引赤发泡。用于癓瘕肿块,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用量:
内服:炒炙研末,每次量0.03-0.06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敷贴发泡,酒、醋浸或制成膏涂。
药用部位:
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虫。
植物形态:
1.南方大斑蝥,体长15-30mm。全体被黑毛。头圆三角形,具粗密刺点。复眼大,略呈肾形。触角1对。前胸长稍大于宽。鞘翅端部宽于基部,底色黑色。每翅基部各有2个大黄斑,翅中央前后各有一黄色波纹状横带。翅面黑色部分刻点密集,黄色部分 刻点甚粗。2.黄黑小斑蝥,外形与上种相似,体小,长10-15mm。生态与分布同上种。
药物采收:
生斑蝥:除去杂质。 米斑蝥:取净斑蝥与米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除去头、翅、足。每10kg斑蝥,用米2kg。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1)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1.5-2.5cm,宽0.5-1cm。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腊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黟以,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2)黄黑小班蝥,体形较小,长1-1.5cm。显微鉴别(1)南方大斑蝥,粉末棕黑色。①体表刚毛极多,棕褐色,细刺状,长50-450μm或更长,中段直径5-8μm.②体表碎片棱角明显,棕色,表面平或具小瘤突,有的可见短小的刺和刚毛脱落后的小凹窝。③板状肌纤维易见,板块状、条状或数条成束,黄白色,微透明,可见顺直纹理,有时具横向环纹。④气管壁组织具整齐条状增厚壁,白色,其下有透明膜状物衬托。⑤翅碎块可见黄白色及黑褐色相间的斑纹,在黑褐色部分具交错排列微突起的钮扣状圆环,直径34-54μm,表面具刚毛。(2)黄黑小斑蝥,粉末灰褐色。肌纤维大小不等,边缘不整齐,半透明,表面具细密的网状小方格,或仅见密集的整齐顺纹。体表刚毛较小。
临床应用:
1.面神经麻痹 斑蝥粉适量,置于药油摊得较薄的膏药中心处,然后贴在病侧的太阳穴上(嘴歪向左侧,贴在右侧;歪向右侧则贴在左侧)。1昼夜后局部发疱,刺破后揩干渗液(防止流人眼内及附近的皮肤),隔2~3日再予贴敷,直至痊愈。
局部发疱有感染时,待痊愈后再予贴敷。
治疗过程中忌饮酒。
2.骨结核 先在鸡蛋顶上挖一小洞,再放入斑蝥7只,隔水蒸熟,去斑蝥食蛋,每日1个,连服30~40枚。
孕妇及肾脏、尿路有疾患者忌服。
3.斑秃 斑蝥6只,丁香15g,苯酚(石炭酸)3ml,75%酒精100ml。
前2味药研为细末,装瓶,放入苯酚和酒精,浸泡6日后即可使用。
用时,以棉签蘸取药液涂搽患处,连续用药1周后,患处起疱结痂后用生姜汁外搽患处,局部有灼热感即可,一般搽3次。
张和平共治疗62例患者,治愈56例,显效4例,无效2例。
一般用药20日后开始有绒毛长出,再逐渐生出黑发。
4.白癜风 斑蝥50g,95%酒精1000ml,浸泡2周后去渣备用。
用时,将药液涂于白斑处,每日2~3次。
发疱3次为1个疗程,休息2周后进行第二个疗程。
刘忠恕共治疗87例患者,1个疗程治愈3例;2个疗程治愈5例,有效15例;3个疗程治愈6例,显效22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
5.甲沟炎 斑蝥末少许(如米粒大一小撮),均匀撒于患处薄层,然后用黑膏药烘软贴上,8~20小时后患处有微黄色液体渗出,即可揭去膏药,清除药液,外涂2%甲紫溶液。
胡明灿等共治疗105例患者,仅用药1次后全部获愈。
用药期间,忌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6.三叉神经痛 斑蝥适量,研为细末,加入适量蜂蜜,制成绿豆大小圆粒,按针灸取穴原则选定穴位,然后取药粒1粒置于2cmX2cm的胶布中央,贴在选定的穴位上。
一般贴24小时揭去斑蝥帖,在穴位的皮肤上可出现黄豆大小的微透明小疱,无明显疼痛,有时周围略痒,水疱通常在4?5日结痂,不留瘢痕。
每次可贴1~2穴,各穴轮流贴敷,3次为1个疗程。
三叉神经第軺支疼痛可贴太阳、丝竹空、下关穴;第二支疼痛可贴四白、颊车、巨髎穴;第三支疼可贴翳风、天突、大迎穴。
任相成共治疗12例患者,治愈6例,好转3例,有效2例,无效1例。
7.变应性鼻炎 干燥斑蝥、全蝎各20g,研为细末,浸入95%酒精200ml中,置康氏振荡器上,每24小时振荡1次,每次20分钟,2周后用定性滤纸滤过液体外观呈澄明棕黄色即成,备用。
用时,取直径5mm圆形滤纸3片吸足10%斑蝥浸出液,在患者大椎及双侧内关穴各贴敷1片,用胶布固定,1~2小时后揭去胶布及滤纸,患者贴敷处皮肤可见发红起一小水疱,嘱勿弄破,一般2~3日自然吸收。
每周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
汤之明等共治疗50例患者,显效18例,好转26例,无效6例。
主治:
用于癥瘕积聚、顽癣瘙痒、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等。 现代用于肝癌、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及神经性皮炎、外阴白斑、风湿痛、银屑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有一定疗效。 尚可作发泡用。
附方:
①治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斑蝥为末,以蒜捣膏,和水一豆许贴之,少顷脓出,即去药。(《仁斋直指方》) ②治疔肿:斑猫一枚,捻破,然后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封上。(《备急方》) ③治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斑猫半两,微炒为末,蜜调敷之。(《外台秘要方》) ④治牛皮癣:斑蝥一个,甘遂一钱。共研细末,以醋调和,日擦数次。(《吉林中草药》) ⑤治颜面神经麻痹:斑蝥一个。研细,水调贴颊上,向左歪斜贴右侧,向右歪斜贴左侧。起泡即取去。(《山东中草药手册》) ⑥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斑蝥适量。研末,取少许放清膏药中心,如是扁桃体炎贴患侧颈外压痛处,如是咽、喉炎贴两侧人迎穴,待皮肤起泡(约三至四小时),即可揭去。起泡处用酒精消毒,再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泡,放出液体,涂上红汞,外盖纱布,用胶布固定。(《河北中药手册》) ⑦治疟疾:斑蝥七只,麻黄、雄精各一钱二分,朱砂半钱。共研细末,每次用一至三分,调放在膏药上,贴头颈项第二骨节处。(《浙江中医杂志》(7):39,1959) ⑧治剧烈头痛:斑蝥(去头、足)三至五个。研末布包,贴痛处。起泡后.用针刺破。使水流出。(江西《草药手册》) ⑨治疣痣黑子:斑蝥三个,人言少许。以糯米五饯,炒黄去米,入蒜一个,捣烂点之。(《纲目》) ⑩治耳卒聋:斑猫二枚(去翅、足,炒黄),巴豆一枚(去心、皮,生用)。同研令匀,绵裹塞耳中。(《圣惠方》) ⑾治大人小儿瘰疬内消方:斑猫一两,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斑猫炒令米焦黄,去米不用,细研,入于薄荷末四两,同研令匀,以乌鸡子清丸如绿豆大。空心腊茶下一丸,加至五丸,却每日减一丸,减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经验方》) ⑿治一切瘘:斑猫三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蜥蝎三枚(炙令黄),地胆四十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搀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黑豆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后,以温酒二十丸。(《圣惠方》) ⒀治疯狗咬伤:斑蝥三七枚,去头、翘、足,先以七枚,用糯米一勺,略炒过,去斑蝥;别以七枚,如前炒,色变复去之;别以七枚如前,至青烟为度,去蝥,只以米为粉。用冷水入清油少许,空心调服,须臾再进一服,以小便利下毒物为度;如不利,再进。利后肚疼,急用冷水调青靛服之,以解其毒,否则有伤。黄连水亦可解之。但不宜服一切热物也。(《医方大成论》) ⒁治经候闭塞及干血气:斑猫十个(糯米炒),桃仁四十九个(炒),大黄五钱。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五丸,甚者十丸。如血枯经闭者,用四物汤送下。(《济阴纲目》斑猫通经丸) ⒂治血疝便毒,不拘已成未成,随即消散:斑蝥三个(去翅、足,炒),滑石三钱(同研)。分作三服,空心白汤下,日一服,毒从小便出,如痛,以车前、木通、泽泻、猪苓煎饮。(李杲·破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