藨草

别名:

野荸荠、光棍草、光棍子

来源:

莎草科藨草Scirpus trigueter L.,以全草入药。

药材产地:

除广东外,各省区均有。

英文名称:

all-grass of Common Bulrush

药材类别:

性味:

味甘、涩,性平。

归经:

脾;胃;膀胱经

功效:

开胃。主治食积气滞,呃逆饱胀。

用量:

0.5~2两。

药用部位:

莎草科藨草,以全草入药。

植物形态:

藨草,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匍匐根茎细长。秆散生,三棱形,较粗壮,近基部有2-3个叶鞘,先端叶鞘有叶片。叶片扁平,长1-5cm,宽1.5-2mm。苞片1,为秆的延长,三棱形、长1.5-6cm。矛伞花花序假侧生,有1-8个簇生小穗;小穗卵形或长圆形,长3-4mm,膜质,黄棕色,具1脉,边缘疏生缘毛,先端微凹或圆形;下位刚毛3-5条,有倒刺,与小坚果近等长;雄蕊3,花药线形;花柱短,柱头2,细长。小坚果卵形,长2-3mm,平凸状,熟时黑褐色,平滑,具光泽。花、果期6-10月。

临床应用:

《新华本草纲要》:具有健胃的功效。
用于食积气滞、呃逆饱胀。
孕妇及体虚者勿用。

主治:

主治食积气滞,呃逆饱胀。

保健应用:

0.5~2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