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草
别名:
杓儿菜、芸香草、毛叶草、野烟叶、野思草、野烟、倒提壶、金挖耳、野葵花、六氏草、毛叶芸香草、野朝阳柄、一支箭、紫背草、熊胆草、夜行草、野行草、退色黄芩、四天红
来源:
菊科天名精属植物金挖耳(烟管头草)Carpesium cernuum L.和倒盖菊(大挖耳草)C. divaricatum Sieb. et Zucc.的全草。夏秋采收,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610-1800m间的山地林下、溪边或草坡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英文名称:
all-grass of Drooping carpesium
药材类别:
性味:
苦、辛,寒。有小毒。
归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痛,急性肠炎,痢疾,尿路感染,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疮疖肿毒,乳腺炎,腮腺炎,带状疱疹,毒蛇咬伤。
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理,捣汁滴耳。
植物形态:
越年生直立草本。高60~90厘米。多分枝。全株被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基出叶阔大,花时脱落;下部叶篦状长椭圆形,长9~25厘米,宽4~6厘米,锐或钝尖,边缘具小锯齿或浅波状,叶基急狭,下延至柄,两面被有白毛,质薄;上部叶小形,广披针形,边缘浅齿,尖头,基部狭楔形,具短柄。头状花序顶生,初直立,开花时下垂,直径15毫米;苞叶多数,线状披针形,大小不一,长2~5厘米;总苞片淡绿色,多列,长7~8毫米,外片叶状,内片狭长椭圆形,钝尖,干膜质状;个花黄色,全为管状花;边缘花雌性,多列,花冠3~5齿裂,结实;中部花两性,结实,管稍粗大,花冠4~5裂,药基部箭形,花柱线形,稍扁平,圆头。瘦果线形,长4.5~5毫米,上有条纹,无冠毛。花期秋季。
药物性状:
干燥全草,茎具细纵纹,表面绿色或黑棕色,被有白色茸毛;折断面粗糙,皮部纤维性强,髓部疏松,最外一层表皮易剥离。叶多破碎不全,两面均被茸毛。头状花着生于分枝的顶端,花梗向下弯曲,近倒悬状,花梗上附有叶片。有香气。以新鲜、色绿、无老茎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