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椿

别名:

 

来源:

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红椿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ona ciliata Roem.[T.sureni auct.non(B1.)Roem.]采收和储藏:春季挖取根部,刮去外面栓皮,以木捶轻捶之,使皮部与木质部分离,再行剥取,并宜仰面晒干,否则易发霉发黑。

药材产地:

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蒙自、文山、开远、个旧、泸西和西南部保山、龙陵、景洪,广西东部贺县、梧州、金秀、桂平、容县、博白和北部龙性以及西部那坡、隆林、田林、凌云、乐业,广东乐昌、乳源、肇庆、博罗、茂名,海南定安、琼中、昌江、东方、保亭、崖县、湖南西北部花垣,贵州南部册亨,四川东南部南川及福建南靖等地。通常多生于海拔300-800米的低山缓坡谷地阔叶林中;在云南分布较高,多见于海拔1300-1800米的中山地带。垂直分布于海拔300~2260米,而以海拔1300~1800米的亚热带地区较多。广东、广西的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 800米以下。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也有分布。

英文名称:

 

药材类别:

性味:

性寒,味苦、涩

归经:

功效:

清热燥湿;收涩;杀虫。主久泻;久痢;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疳积;蛔虫;疮癣

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植物形态:

落叶或近常绿乔木,高可达35米,胸径达1米;树皮灰褐色,呈鳞片状纵裂;嫩枝初被柔毛,后变无毛。叶为羽状复叶,长25-40厘米,叶柄长6一10厘米;小叶7一14对,纸质,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一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稍偏斜,全缘,上面无毛,下面仅脉腋有束毛。圆锥花序顶生,与叶近等长或稍短;花两性,白色,有香气,具短梗;花萼短,裂片卵圆形;花瓣5,长圆形,长4一5毫米;雄蕊5,花丝无毛,花药比花丝短;子房5室,胚珠每室8一10,子房和花柱密被粗毛,柱头无毛。蒴果长椭圆形,长2.5一3.5厘米,直径8一10毫米,果皮厚,木质,干时褐色,皮孔明显;种子两端具膜质翅,翅长圆状卵形,长约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通常上翅比下翅长。楝科(Meliaceae)香椿属落叶或半落叶乔木。 中国珍贵用材树种之一,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