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茄

别名:

红金梅、红梅果、洛神葵、洛济葵。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玫瑰茄的共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bicus sabdariffa L.采收和储藏:11月中、下旬,叶黄籽黑时,将果枝剪下,摘取花萼连同果实,晒1d,待缩水后脱出花萼,置干净草席或竹箩上晒干。

药材产地:

植物资源分布,玫瑰茄是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多年生灌木,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原产于西非、印度及马来亚,盛产于墨西哥南部热带地区,当地人经常采摘其花蕊,晒干后泡茶饮用。 在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均有分布,云南南部有栽培。栽培技术品种类型根据收获期可分为二个类型:①早熟型:植株较矮,高1.0~1.5米。分枝能力强,分枝部位低。枝条细软,株型松散,不宜密植。花萼红色,萼片较薄,果略小,单株结果数130个以上。抗寒力较强,需肥量大,耐旱力较差。适宜初霜早的地地区栽培。②晚熟型:株高2.0厘米左右,以一次性分枝为主,枝条较粗硬,株型紧凑,适宜密植。花萼深紫红色,萼片厚,果实较大,单株结果数120个左右。根系发达,抗旱耐薄,抗寒力较弱,适宜山地种植。选地与整地宜选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2000公斤作基肥,施后翻耕,耙细整平。繁殖用种子繁殖。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选雨后晴天,按株行距1米×1米开穴,宽10~15厘米,深10厘米左右,每穴点播4~5粒,播种深度3厘米,覆土0.5~1厘米,每亩播种量约0.6公斤。播后约一周出苗。苗高15厘米左右间苗,每亩穴留壮苗株。田间管理苗高15厘米,间苗和补苗。株高30厘米,结合追肥培土,适时进行中耕2~3次。除施足基肥,还应适时追肥。第一次在苗期每亩施硫酸铵10~15公斤;第二次在现蕾前后,每亩施腐熟饼肥或过磷酸钙50~100公斤或人粪尿1000~1500公斤,施后盖土。当70%植株现花蕾时,及时摘顶,并疏去发育不良花蕾,以促进果实发育。病虫害防治根颈腐病 病部呈现黄褐色凹陷病斑,病斑扩展后导致根茎部腐烂,外皮纵裂,内部纤维外露,缢缩变细,全株枯萎。防治方法:播种前种子用50%多菌灵400倍液浸10分钟;发病期间用多菌灵800倍液、退菌特500~600倍液混合喷雾7~10天一次,连续2~3次。

英文名称:

Roselle Calyx

药材类别:

花类

性味:

性凉,味酸

归经:

入肾经

功效:

敛肺止咳;降血压;解酒。主肺虚咳嗽;高血压;醉酒

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开水泡。

药用部位:

为锦葵科植物玫瑰茄的共萼。

植物形态:

植株体态,形似草棉,直立,高达1米余,主干多分枝,花在夏秋间开放,花期长,花冠黄色,萼片和副萼玫瑰红色,茎、叶柄也常为淡玫瑰色,每当开花季节,红、绿、黄相间,十分丽可爱。它是非洲人民,尤其是非洲阿拉伯民族和西非人民广为栽种的经济植物。植物的花萼种子、茎和叶子都可利用。花萼(鲜品或干品)具有降血压、抗坏血病和利尿的药效,并且对支气管炎和咳嗽病有缓解作用。在非洲民间普遍当作饮料,阿拉伯人用花萼泡的茶称为"苏丹茶",有的还当作食品的天然色素和调味料。欧洲人很早就从非洲进口花萼干品,用作果子冻、调味清凉饮料等。叶子除有类似花萼的药效外,在医疗外科上用作脓疮的洗涤料,其叶汁还能治脚上的裂口子,茎的表皮是非洲人制绳的主要原料之一。近年来我国在福建等省大面积种植成功,每亩地可收获干花萼二百余斤。除供作出口,也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玫瑰茄糖、清凉汽水、果汁等产品颇受欢迎。 玫瑰茄roselle亦作rosella,亦称牙买加楂棕(Jamaican sorrel)或爪哇黄麻(java jute)。锦葵科(Malvaceae)植物,学名Hibiscus sabdariffa。其纤维是韧皮纤维(bast fibre)的一种,可能原产于西非,包括H. sabdariffa var. altissima(栽种以取其纤维)和H. sabdariffa var. sabdariffa(栽种以食用其花萼)。西印度群岛早在16世纪就已知此种植物,到了17世纪,亚洲已有栽培。1920年代荷属东印度(现印度尼西亚)在政府资助下广泛种植,以生产纤维制造食糖包装袋。虽为多年生植物,但通常当作一年生植物栽种,以种子繁殖。适合生长在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中,主要在热带地区,整个生长季节需要每月均降雨量约25公分(10吋)。茎和叶的颜色从深绿到浅红,花朵呈奶油色或淡黄色。供纤维用的作物密集播种,植株高3∼5公尺(10∼16呎),分枝很少。当花蕾出现时割下茎杆,浸沤後剥下麻皮或经捶打使纤维分离。在某些地区浸沤时间缩短,仅浸透其茎皮及紧附於其上的纤维。供食用的作物植株间距较大,分枝多,植株较矮,花萼在肥大和肉质多时采摘。纤维束长1∼1.5公尺(3∼5呎),由单个纤维细胞组成。颜色从奶油色到银白色,富有光泽,强度中等,用来和黄麻混纺制成包装用织物和绳索。主要产地为印度、爪哇和菲律宾。在某些热带地区红而稍带酸味的H. sabdariffa var. altissima的花萼在当地用作饮料、调味品、果子冻、蜜饯和酸辣酱,叶和茎用来做沙拉,或煮食蔬菜,或调味咖哩菜肴菜;在非洲种籽供食用。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的环境,畏寒冷,怕早霜,怕涝,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按行株距1m×1m开穴,每穴点播4-5颗,覆土0.5-1cm,每lhm2播种量约9kg。播后约1星期出苗。苗高15cm左右间苗,每穴留壮苗1株。育苗移栽:撒播或条播,每1hm2播种量600-750kg。苗高15-25cm时,选雨后晴天或阴天,按行株距0.8×0.8或1m×1m,每穴栽1株。田间管理 苗高15cm时,进行拔草和缺株补苗,苗高30cm时,第1次中耕除草,结合追肥培土。苗期以氮肥为主,现蕾至花萼、果实增大期,以磷钾肥为主。病虫害防治 根预腐病,播种前种子用50%多菌灵400倍液浸10min,发病期间用多菌灵800倍液、退菌特500-600倍液混合喷雾,7-10dl次,连续2-3次。蟒螬、地老虎、蝼蛄啮食种芽,咬断嫩茎,咀食幼根。蚜虫、卷叶虫、红蜘蛛为害茎、叶、花,防治方法参见人参、红花、地黄等有关虫害防治。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略呈圆锥状或不规则形,长2.5-4cm,直径约2cm,花萼紫红色至紫黑色,5裂,裂片披针形,下部可见与花萼愈合的小苞片,约10裂,披针形,基部具有去除果实后留下的空洞。花冠黄棕色,外表面有线状条纹,内表面基部黄褐色,偶见稀疏的粗毛。体轻,质脆。气微清香,味酸。

临床应用:

《新华本草纲要》根、种子有利尿,强壮功能。
《Osman Abdel M : Yoanes. Mohammed E.G.J chem l975: 28 (1) 217. 1975 C. A. 82:》花含棉花色素,槲皮素,木槿苷(hibisatin),柠檬酸,苹果酸及少量 sabdartrin 和生物碱。
干果萼含柠檬酸,苹果酸,木槿酸(hibiscus acid),酒石酸,维生素C,果胶(可作饮料)。

附方: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