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椒

别名:

檓、大椒、秦椒、南椒、巴椒、蓎藙、陆拨、汉椒、点椒。香椒、大花椒、青椒、青花椒、山椒、狗椒、蜀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

来源: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 1、喜生于阳光充足、温暖肥沃处,也有栽培。 2、生于林缘、灌丛或坡地石旁。 资源分布: 1、分布于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西藏等地。 2、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英文名称:

Pricklyash Peel, Peel of Peppertree Pricklyash, Pe

药材类别:

果实/种子类

性味:

辛,温。归脾、胃、肾经。

归经:

归脾、胃、肾经。

功效:

用量:

药用部位: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花椒)及种子(椒目)入药。

附方:

1、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金匮要略》大建中汤) 2、治冷虫心痛:川椒四两。炒出汗,酒一碗淋之,服酒。(《寿域神方》) 3、治呃噫不止:川椒四两。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九,醋汤下。(《秘传经验方》) 4、治夏伤湿冷,泄泻不止:川椒一两(去目并闭口者,慢火炒香熟为度),肉豆蔻(面裹,煨)半两。上为细末,粳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川椒丸) 5、治飧泄:苍术二两,川椒一两(去口。炒)。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温水下。恶痢久不愈者,弥佳。如小儿病,丸如黍米大。(《普济方》椒术丸) 6、治齿痛:蜀椒醋煎含之。(《食疗本草》) 7、治齿疼:川椒一两(去目),捣罗为末,以好白面丸如皂角子大,烧令热,于所痛处咬之。(《圣惠方》) 8、治伤寒呕血,继而齿缝皆流血不止:开口川椒四十九粒,用醋同煎,临熟入白矾少许,漱口含在口中,少顷吐出,再啜漱而含。(《仁斋直指方》) 9、治寒湿脚气:川椒二、三升,稀布囊盛之,日以踏脚。(《妇人良方》) 10、治肾风囊痒: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仁斋直指方》) 11、治妇人阴痒不可忍,非以热汤抱洗有不能已者:花椒、吴萸、蛇床各一两,藜芦五钱,陈茶一撮,烧盐二两。水煎熏洗。(《医级》椒茱汤) 12、治手脚心风毒肿:生(花)椒末、盐末等分。以醋和敷。(《补缺肘后方》) 13、治久患口疮:蜀椒去闭口者,水洗,面拌,煮作粥,空腹吞之,以饭压下,重者可再服,以瘥为度。(《食疗本草》) 14、治头上白秃:花椒末,猪脂调敷。(《普济方》) 15、治手足皴裂:(花)椒四合,水煮之,去滓。渍之半食顷,出令燥,须臾复浸,干涂羊、猪髓脑。(《僧深集方》) 16、治漆疮:汉椒汤洗之。(《谭氏小儿方》) 17、治元藏伤惫,耳聋目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暴干捣罗取红秤一斤,再捣为末),生地黄七斤(肥嫩者)。上二味,先将地黄搀绞自然汁,铜器中煎至一升许,住火,候稀稠得所,即和前椒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暖酒下三十丸。(《圣济总录》椒红丸) 18、治好食生茶:(花)椒末不限多少,以糊丸如梧子大,茶下十丸。(《胜金方》) 19、蜀椒汤(《备急千金要方》),治产后心痛,此大寒冷所为者。 20、大建中汤(《金蒉要略》),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上可触近。 21、椒梅汤(《增补百病固春》),治虫积腹痛,四肢冷,面白唇红,舌淡白。 22、治冷虫心痛方(《寿域神方》):川椒四两,炒出汗,酒一碗淋之,服酒。 23、治飧泄丸(《普济方》):苍术二两,川椒一两,上为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温水下。 24、治齿疼方(《圣惠方》):川椒一两(去目),捣罗为末,以好白面丸如皂角子大,烧令热,于所痛处咬之。 25、治肾风囊痒方(《仁斋直指》):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 26、椒红丸(《圣济总录》):蜀椒,生地黄,上二味,先将地黄捣绞自然汁,铜器中煎至一升许,住火,候稀稠得所,即和前椒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酒下三十丸,治元藏伤惫,耳聋目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