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

别名:

铧头草、光瓣堇菜、堇堇菜、箭头草、地丁、角子、独行虎、地丁草、宝剑草、犁头草、紫地丁、免耳草、金前刀、小角子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philipica Cav.[V.confusa Champ.; V.yedoensis Makiho.]采收和储藏:5-6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全草,先净,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田间、荒地、山坡草丛、林缘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英文名称:

HERBA VIOLAE

药材类别:

全草类

性味:

性寒,味辛、苦

归经:

归心、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用量:

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药用部位:

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14cm;果期高可达20余cm。根茎短,垂直,淡褐色,长4-13mm,粗2-7mm;节密生,有数条细根。叶多数,基生,莲座状;叶柄于花期长于叶片1-2倍,具狭翅,于果期长可达10余cm,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4cm,宽0.5-1cm,先端圆钝,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边缘较平的圆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果期叶片增大;托叶膜质,苍白色或淡绿色,2/3-4/5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线状披针形。花梗通常多数,细弱,与叶片等长或高出叶片;花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萼片5,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附属物短,末端圆或截形;花瓣5,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距细管状,长4-8mm,末端圆;雄蕊5,花药长约2mm,药隔先端的附属物长约1.5mm;子房卵形,花柱棍棒状,柱头三角形。蒴果长圆形,长5-12mm,无毛。种子卵球形,长1.8mm,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旬至9月。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或凉爽气候。忌涝,宜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粘壤土栽培,不宜在低洼地或者易积水的地区栽培。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冬前或早春播种,条播或撒播,播后覆一层薄细土。田间管理 播后4月出苗,苗出齐后过密处可适当间苗。生长期间注意拔除毁草,一般不施追肥,雨季注意排水。病虫害防治 红蜘蛛为害叶片,可用石硫合剂喷杀。

药物性状:

性状鉴定: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淡黄棕色,直径1-3mm,有细纵纹。叶灰绿色,展平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1-4cm,先端钝,先端钝,基部截形或微心形,边缘具印锯齿,两面被毛;叶柄有狭翼。花茎纤细;花淡紫色,花瓣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裂为三果丬,种子多数。气微,味微苦而稍粘。以色绿、根黄者为佳。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最外层为4-6层木栓细胞,壁木栓化并微木化;栓内层广阔,薄壁细胞类圆形。韧皮部宽广,可见散在的筛管群,韧皮射线不明显。形成层环状,细胞扁平。本质部由导管、纤维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散列或2-4个成群排列,多角形或类圆形,壁木化;木纤维发达,排列在导管的周围,壁不木化。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演粉粒与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多为单粒,类球形,直径2-8μm,草酸钙簇晶直径20-30μm,栓内层尚可见到与草酸钙簇晶同细胞或单独存在于细胞中的类言形棱晶,长径10-25μm。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平直,有串珠状增厚,表面有明显角质纹理,报导孔较少,不等式、正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增厚现象不明显,表面亦有角质纹理。上下表皮均有单细胞非腺毛,有两种类型:一种稍短,呈圆锥形,壁厚,有明显疣状突起,长50-85μm,直径20-30μm;另一种长,略弯曲,壁有短线纹,长160-360μm,直径20-30μm。叶肉组织中可见草酸钙簇晶,直径15-40μm。

临床应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附方:

1.治各种疔毒,痈疮疔肿,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舌红脉数者:金银花9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3.6g。先水煎,后加五灰酒半盏;药渣再加如法煎服,盖被取汗。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为臣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2.治喉痹:箭头草叶,研,入酱少许,笔蘸入喉中,吐。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为君药。(《普济方》)  3.治如炊饼一切毒:黄花地丁(即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40g。以长流水洗净,用水煎汁去渣,又成膏摊贴。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为君药。(地丁膏《惠直堂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