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
别名:
真朱、真珠、蚌珠、珠子、濂珠
来源:
性味:
味甘、咸,性寒。无毒。
归经:
归心、肝经。
功效:
用量:
药用部位:
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等贝类动物珍珠囊中形成的无核珍珠。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贝壳呈斜四方形,二壳不等,左壳比右壳稍鼓起,壳面淡黄色至黄褐色,具舌状稍作游离的同心鳞片层,薄而脆,极易脱落,边缘鳞片层紧密,末端稍翘起。壳内面中部珍珠层厚,光泽强,边缘淡黄色。生活于波浪较为平静的内湾、砂泥、岩礁或石砾较多的海底,水流度大、潮流畅通、最适宜生长。广东沿海分布较多,以广西合浦产量最高。
临床应用:
1、治风热眼中生赤脉、有花翳:珍珠、琥珀各0.3g,冰片、朱砂各0.15g,硼砂0.5g。将以上5味中药研成细末,用棉签蘸取点于眼中。
2、治一切诸毒疮疽:珍珠3g,紫河车1具,白蜡、猪膏各30g。
珍珠和紫河车研成细末。
白蜡和猪膏火上共熔化,和入珍球末、紫河车末,搅拌均匀,涂抹于患处。
3、治小儿惊风、夜啼不止:珍珠、伏龙肝、丹砂各0.3g,麝香3g。
将前3味中药研成细末,与麝香搅拌均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每服1丸,温水送服。
4、治口内诸疮:珍珠9g,硼砂、青黛各3g,冰片1.5g,黄连、人中白各6g。
将以上6味中药研成细末,用药末涂抹予患处。
主治:
用于惊悸失眠、心神不安、惊风、癫癎、目昏翳障、疮疡不敛、皮肤湿疹等。 现代用治流脑、乙脑、神经衰弱、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结膜炎、伤口化脓性感染、痤疮、梅核气、气管炎、宫颈糜烂、冠心病等。并用于抗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