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天葵草根

别名:

来源:

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根,夏、秋采收。

性味:

性①《滇南本草》:味辛,有小毒。②《云南中草药》:辛,寒。

归经:

功效:

①《滇南本草》:敷大恶疮。②《云南中草药》:止血散瘀,生肌止痛。治内外伤出血,刀枪伤,烫伤。③《贵州药植目录》:发汗,止咳。

用量:

内服:研末,3~5分;或泡酒。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药用部位:

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根,植物形态详"紫背天葵草"条。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厘米。根茎块状,倒卵形,灰黑色,内部肉质白色,形似“老鼠屎”。基生叶丛生,有长柄;三出复叶,各小叶再三裂,叶面绿色,背面紫色;茎生叶有短柄,比根生叶小。花单生于茎顶及叶腋,白色,外带紫红色。果熟时裂开。种子黑色3?4月开花。果实立夏前成熟,全草接着就枯死。全草入药,1?4月采集,鲜用或晒干。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生于山坡、田边、石缝阴湿处或杂草丛中。

植物形态:

植物形态详"紫背天葵草"条。

主治:

止血散瘀,生肌止痛。主治内外伤出血,刀枪伤,烫伤。

保健应用:

日常用法:研末,内服,适量,或泡酒;外用,捣敷或研末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