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

别名:

棒槌草、铁色草、大头花、夏枯头、夕句、乃东、燕面、麦穗夏枯草、麦夏枯、铁线夏枯、棒柱头花、灯笼头、羊肠菜、榔头草、白花草、胀饱草、干叶叶、锣锤草、东风、牛枯草、地枯牛、广谷草、六月干、棒头柱、牛牯草、灯笼草、古牛草、牛佤头、丝线吊铜钟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或长冠夏枯草的果穗。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runella vulgaris L.2.Prunella asttica Nakai [P.uulgaris L.subsp. Asdiatica (Nakai) Hara]采收和储藏:夏枯草在每年5-6月,当花穗变成棕褐色时,选晴天,割起全草,捆成小把,或剪下花穗,晒干或鲜用。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荒地、路旁及山坡草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山西、山东、灌输、浙江、安徽、江西等地。

英文名称:

Fruit-spike of Common Selfheal, Common Selfheal Fruit- Spike

药材类别:

果实/种子类

性味:

味苦;辛;性寒。①《本经》:味苦辛,寒。②《别录》:无毒。③《本草正》:味微苦,微辛。

归经:

入肝、胆经。①《滇南本草》:入肝。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经。

功效:

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

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可用至30g;熬膏或入丸、散。久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药用部位:

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或长冠夏枯草的果穗。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高15-30cm。有匍匐地上的根状茎,在节上生须根。茎上升,下部伏地,自基部多分枝,钝四棱形,具浅槽,紫红色,被稀疏的糙毛或近无毛。叶对生,具柄;叶柄长0.7-2.5cm,自下部向上渐变短;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圆形,大小不等,长1.5-6am,宽0.7-2.5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截形至宽楔形,下延至叶柄成狭隘翅,边缘不明显的波状齿或几近全缘。轮伞花序密集排列成顶生长2-4cm的假穗状花序,花期时较短,随后逐渐伸长;苞片肾形或横椭圆形,具骤尖头;花萼钟状,长达10mm,二唇形,上唇扁平,先端截平,有3个不明显的短齿,中齿宽大,下唇2裂,裂片披针形,果时花萼由于下唇2齿斜伸耐闭合;花冠紫、蓝紫或红紫色,长约13mm,略超出于萼,长绝不达萼长之2倍,下唇中裂片宽大,边缘具流苏状小裂片;雄蕊4,二强,花丝先端2裂,1裂片能育具花药,花药2室,室极叉开;子房无毛。小坚果黄褐色,长圆状卵形,长1.8mm,微具沟纹。花期4-6月,果期6-8月mm。与夏枯草极相似,其不同点在于:植株较粗壮,花冠明显超出于萼很多,长约为萼长的2倍,达18-21mm。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介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土壤粘重或低湿地不宜栽培。栽培技术 种子繁残。7-8月播种,条播作1.3m,宽的畦,按行距27cm开横沟,深约6cm,播幅10cm,每1hm2用种量7500g。穴播,按行株距各23-27cm,开浅穴,每1hm2量4500g。田间管理 当年出苗后,在10-11月除草、追肥1次,以人畜粪肥为主。每2年3月,再中耕除草、追肥1次。由于夏枯草收割后,老蔸又可再发,故在收获后,应中耕除草、追肥1次,冬季和第3年春季各再进行1次,又可收获,但栽种3-4年后,应抵达地另种。

药物性状:

性状鉴定:干燥果穗呈长圆柱形或宝塔形,长2.5-6.5cm,直径 1-1.5cm,棕色或淡紫褐色。宿萼数轮至十数轮,作覆瓦状排列,每轮有5-6个具短柄的宿萼,下方对生苞片2枚。苞片肾形,淡黄褐色,纵脉明显,基部楔形,先端尖尾状,背面生白色粗毛。宿萼唇形,上唇宽广,先端微3裂,下唇2裂,裂片尖三角形,外面有粗毛。花冠及雄蕊都已脱落。宿萼内有小坚果4枚,棕色,有光泽。体轻质脆,微有清香气,味淡。以色紫褐、穗大者为佳。(2)长冠夏枯草 本品与夏枯草相亿,但花冠较长,18-221mm。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夏枯草 深棕色。①突破存花萼异形细胞,表面观细胞延长,垂周壁深波状弯曲,直径31-57μm,长约至121μm,非木化,有稀疏细小纹也,胞腔含淡黄色或黄棕色物。②非腺毛多碎断,完整者1-14细胞,单细胞者多见,呈三角锥形,长16-54μm,多细胞者常者常有1个或几个细胞缢缩,长约至2075μm,表面具细小疣状突起,有的胞腔内含黄色物。③苞片或萼片腺毛头部1-2细胞,单细胞者一边延长成钩状,胞腔内充满黄色分泌物;柄部1-2细胞。④腺鳞头部类圆形,4细胞,内含黄色分泌物。⑤中果皮石细胞表面观呈类长方形或类方形,垂壁波状弯曲,壁厚5-13μm,胞腔星状分枝,有的含黄色物。⑥果皮薄壁细胞,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内含草酸钙砂晶。⑦种皮细胞表面观类长多角形,壁具细密弧形条网状增厚。⑧苞片表皮表面观细胞呈类多角形,垂周壁稍弯曲,表面有细密角质条纹,有的细胞含黄色或黄棕色物,表面质纹理不明显;气孔直轴式。此外,子叶细胞中含有脂肪油滴。

临床应用:

1.《本草衍义补遗》:补养血脉。
2.《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
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疬,周身结核。
3.《生草药性备要》:去痰消脓。
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
4.《本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5.《本草从新》:治瘰疬、鼠瘘、瘿瘤、症坚、乳痈、乳岩。
6.《科学的民间药草》:有利尿杀菌作用。
煎剂可洗创口,治化脓性外症。
洗涤阴道,治阴户及子宫粘膜炎。
7.《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
对淋病、子宫病有效;并能治高血压,能使血压下降。
8. 朱震亨:《本草》言夏枯草大治瘰疬散结气。
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而不言及。
观其退寒热,虚者可使,若实者以行散之药佐之。
外以艾灸,亦渐取效。
9.《纲目》:黎居士《易简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
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
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
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
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10.《本草通玄》:夏枯草,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
目痛、瘰疬皆系肝症,故建神功。
然久用亦防伤胃,与参、术同行,方可久服无弊。
11.《本草求真》:夏枯草,辛苦微寒。
按书所论治功,多言散结解热,能愈一切瘿疬湿痹,目珠夜痛等症,似得以寒清热之义矣。
何书又言气禀纯阳,及补肝血,得毋自相矛盾乎?讵知气虽寒而味则辛,凡结得辛则散,其气虽寒犹温,故云能以补血也。
是以一切热郁肝经等证,得此治无不效,以其得藉解散之功耳。
若属内火;治不宜用。
12.《重庆堂随笔》: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见矣。
陈久者其味尤甘,入药为胜。
13.《本草正义》:夏枯草之性,《本经》本言苦辛,并无寒字,孙氏问经堂本可证。
而自《千金》以后,皆加一寒字于辛字之下,然此草夏至自枯,故得此名。
丹溪谓其禀纯阳之气,得阴气而即死,观其主瘰疬,破症散结,脚肿湿痹,皆以宣通泄化见长,必具有温和之气,方能消释坚凝,疏通窒滞,不当有寒凉之作用。
石顽《逢原》改为苦辛温,自有至理,苦能泄降,辛能疏化,温能流通,善于宣泄肝胆木火之郁窒,而顺利气血之运行。
凡凝痰结气,风寒痹着,皆其专职。

附方:

①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两,水二钟,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服。虚甚当煎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摄生众妙方》夏枯草汤) ②治乳痈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本草汇言》) ③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无时。(《简要济众方》补肝散) ④治血崩不止:夏枯草为末。每服方寸匕,米饮调下。(《圣惠方》) ⑤治赤白带下:夏枯草花,开时采,阴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下。(《纲目》) ⑥治产后血晕,心气欲绝者:夏枯草捣绞汁,服一盏。(《纲目》) ⑦治口眼歪斜:夏枯草一钱,胆南星五分,防风一钱,钓钩藤一钱。水煎,点水酒临卧时服。(《滇南本草》) ⑧治头目眩晕:夏枯草(鲜)二两,冰糖五钱。开水冲炖,饭后服。(《闽东本草》) ⑨治羊痫风、高血压:夏枯草(鲜)三两,冬蜜一两。开水冲炖服。(《闽东本草》) ⑩预防麻疹:夏枯草五钱至二两。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天。(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⑾治小儿菌痢:二岁以下,夏枯草一两,半枝莲五钱;二至六岁,夏枯草、半枝莲各一两;六至十二岁,夏枯草、半枝莲各一两半。水煎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⑿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疼痛:鲜夏枯草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⒀治扑伤金疮:夏枯草捣烂,罯上。(《卫生易简方》) ⒁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⒂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