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

别名:

元参、乌元参、黑参、重台、鬼藏、正马、鹿肠、端、玄台、咸、逐马、馥草、野脂麻、山当归、水萝卜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及北玄参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2.Scrophularia buergeriana Miq. [S. oldhami Oliv.]采收和储藏:栽种1年,在10-11月当茎叶枯萎时收获。挖起全株,摘下块根晒或炕到半干时,堆积盖草压实,经反复堆晒待块根内部变黑,再晒(炕)至全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1.生于坡林下。2.喜生于湿润土壤中。资源分布:1.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南方各地均有栽培。2.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山东、江苏、河南。

英文名称:

RADIX SCROPHULARIAE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味甘;苦;咸;性微寒。①《本经》:味苦,微寒。②《吴普本草》:神农、桐君、雷公、扁鹊:苦,无毒。岐伯:咸。李氏:寒。③《药品化义》:味微苦微咸略甘,性凉。

归经:

入肺、肾经。①《药类法象》:足少阴肾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肾三经。③《本草新编》:入脾、肾、胃三经。

功效: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药用部位: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

植物形态:

1.玄参 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根肥大,近圆柱形,下部常分枝,皮灰黄或灰褐色。茎直立,四棱形,有沟纹,光滑或有腺状柔毛。下部叶对生,上部叶有时互生,均具柄;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20cm,宽3.5-12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成近截形,边缘具细锯齿,无毛背面脉上有毛。聚伞花序疏散形展,呈圆锥形;花梗长1-3cm,花序轴和花梗均被腺毛;萼5裂,裂片卵圆形,先端钝,边缘膜质;花冠暗紫色,管部斜壶状,长约8mm,先端5裂,不等大;雄蕊4,二强,另有一退化雄蕊,呈鳞片状,贴生于花冠管上;子房约8mm,深绿色或暗绿色,萼宿存。花期7-8月,果期8-9月。2.北玄参 本种与上种极相似,其主要区别:根呈圆柱形,有纵皱纹,表面灰褐色,有细根及细根痕。叶较小,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5-12cm,宽2-5cm。聚伞花序紧缩成穗状,小聚伞花天酒地序无总花梗,或有长达5mm。聚伞花序紧缩成穗状,小聚伞花序无总花裂片卵形,花冠黄绿色。蒴果卵形,长约6mm。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喜温和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涝。茎叶能经受轻霜。适应性较强,在平原、丘陵及低山坡均可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可与禾本科植物轮作。栽培技术 用子芽、种子、分株、扦插等繁殖。生产上一般采用子芽繁殖。在玄参收获时,选择无病、健壮、白色、长3-4cm的子芽,从芦头上下留作繁殖材料。南方采用冬种,于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栽种。按行距40-50cm,株距34-40cm开穴,穴深8-10cm,每穴放子芽1个,芽向上。北方以春种为主,于2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种,方法与冬种相同。田间管理 生长期中,从4-6月时行中耕除草3-4次。除施足基肥外,在6月中旬再追肥、培土,防止倒伏。干旱时须灌溉,使土壤湿润;多雨积水应及时排水。南方在开花期要将顶部花序摘除,促进根产膨大。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斑枯病,可清洁田地,实行轮作,增施磷钾肥。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洒3-4次,进行防治。白绢病,可实行轮作,拔除病株、病空用石灰水消毒,选用抗病和无病子芽,用哈茨木霜进生物防治。虫害有棉红蜘蛛,在发病初期喷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防治。蜗牛可人工捕杀,或喷洒1%石灰水。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1)玄参 根类圆柱形,中部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似羊角状,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有明显纵沟或横向皮孔,偶有短的细根或细根痕。质坚实,难折断,断面略平坦,乌黑色,微有光泽。有焦糖气,味甘微苦。以水浸泡,水呈墨黑色。(2)北玄参 根圆柱形,有纵皱纹,表面灰褐色,有细根及细根痕。以条粗壮、质坚实、断面色黑者为佳。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玄参 后生皮层微微栓化,皮层细胞切向延长,长方形或类圆形,石细胞单个散在,或3-5个成群。韧皮射线多裂隙。导管呈断续放射状排列,中央有少数导管,并有薄壁细胞。(2)北玄参 皮层无石细胞。粉末特征:玄参灰棕色。①石细胞大多散在或2-5成群,长方形,类方形,类圆形,三角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2-94μm(-128),壁厚5-26μm,有的孔沟分叉,胞腔较大。②薄壁组织碎片甚多,细胞内含核状物。③木纤维细长,壁微木化。④可见网纹与孔纹导管。

临床应用:

1.张元素:玄参,乃枢机之剂,管领诸气上下,肃清而不浊,风药中多用之。
故《活人书》玄参升麻汤,治汗下吐后毒不散,则知为肃清枢机之剂。
以此论之,治空中氤氲之气,无根之火,以玄参为圣药。
2.《纲目》: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
其消瘰疬亦是散火,刘守真言结核是火病。
3.《本草正》:玄参,此物味苦而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阴,以其味甘,故降性亦缓。
《本草》言其惟入肾经,而不知其尤走肺脏,故能退无根浮游之火,散周身痰结热痈。
4.《药品化义》:戴人谓肾本寒,虚则热。
如纵欲耗精,真阴亏损,致虚火上炎,以玄参滋阴抑火。
凡头疼、热毒、耳鸣、咽痛、喉风、瘰疬、伤寒阳毒、心下懊憹,皆无根浮游之火为患,此有清上澈下之功。
凡治肾虚,大有分别,肾之经虚则寒而湿,宜温补之;肾之脏虚则热而燥,宜凉补之;独此凉润滋肾,功胜知、柏,特为肾脏君药。
5.《玉楸药解》:玄参,清金补水,凡疮疡热痛,胸膈燥渴,溲便红涩,膀胱癃闭之证俱善。
清肺与陈皮、杏仁同服,利水合茯苓、泽泻同服。
6.《本草正义》:玄参,禀至阴之性,专主热病,味苦则泄降下行,故能治脏腑热结等证。
味又辛而微咸,故直走血分而通血瘀。
亦能外行于经隧,而消散热结之痈肿。
寒而不峻,润而不腻,性情与知、柏、生地近似,而较为和缓,流弊差轻。
玄参赋禀阴寒,能退邪热,而究非滋益之品。
《别录》所称补虚益精等辞,已觉言之过甚,乃《日华》竟称其补劳损,而景岳直谓其甘能滋阴,濒湖且谓与地黄同功,俗医遂用之于阴虚劳怯,则无根之火岂宜迎头直折,速其熄灭?且当时并不显见其害,甚且浮游之火受其遏抑,而咳呛等证,亦或少少见瘥,昧者方且归功于滋阴降火,而不知一线生阳,已渐消灭,从此不可救疗矣。
此阴柔之害,与肆用知、柏者相等,则滋阴二字误之也。
疗胸膈心肺热邪,清膀胱肝肾热结。
疗风热之咽痛,泄肝阳之目赤,止自汗盗汗,治吐血衄血。
7.《医学衷中参西录》:玄参,味甘微苦,性凉多液,原为清补肾经之药。
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烁热,解毒消火,最宜于肺病结核,肺热咳嗽。
《本经》谓其治产乳余疾,因其性凉而不寒,又善滋阴,且兼有补性,故产后血虚生热及产后寒温诸症,热入阳明者,用之最宜。
愚生平治产后外感实热,其重者用白虎加人参汤,以玄参代方中知母,其轻者用拙拟滋阴清胃汤(玄参两半,当归三钱,生杭芍四钱,茅根三钱,甘草钱半)亦可治愈。
诚以产后忌用凉药,而既有外感实热,又不得不以凉药清之,惟石膏与玄参,《本经》皆明载治产乳,故敢放胆用之。
然石膏又必加人参以铺之,又不敢与知母并用。
至滋阴清胃汤中重用玄参,亦必以四物汤中归、芍辅之,此所谓小心放胆并行不悖也。
《本经》又谓玄参能明目,诚以肝窍于目,玄参能益水以滋肝木,故能明目。
且目之所以能视者,在瞳子中神水充足,神水固肾之精华外现者也,以玄参与柏实、枸杞并用,以治肝肾虚而生热,视物不了了者,恒有捷效也。
又外感大热已退,其人真阴亏损,舌干无津,胃液消耗,口苦懒食者,愚恒用玄参两许,加潞党参二、三钱,连服数剂自愈。
《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8.《别录》:生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定五藏。
9.《药性论》:能治暴结热,主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散瘤瘿瘰疬。
10.《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
11.《医学启源》:治心懊憹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
12.《品汇精要》: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
13.《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附方:

①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故身斑如锦文,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玄参、升麻、甘草(炙)各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服。(《类证活人书》玄参升麻汤) ②治三焦积热:玄参、黄连、大黄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小儿丸粟米大。(《丹溪心法》) ③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玄参一两,麦冬(连心)八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温病条辨》增液汤) ④治伤寒上焦虚,毒气热壅塞,咽喉连舌肿痛:玄参、射干、黄药各一两。上药捣筛为末,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惠方》玄参散) ⑤治急喉痹风,不拘大人小儿: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两。为末,新汲水服一盏。(《圣惠方》) ⑥治瘰疬初起:元参(蒸)、牡蛎(醋煅,研)、贝母(去心,蒸)各四两。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开水下,日二服。(《医学心悟》消瘰丸) ⑦解诸热,消疮毒:玄参、生地黄各一两,大黄五钱(煨)。上为末,炼蜜丸,灯心、淡竹叶汤下,或入砂糖少许亦可。(《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⑧治赤脉贯瞳:玄参为末,以米泔煮猪肝,日日蘸食之。(《济急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