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
别名:
绵茵陈、茵陈蒿、因尘、绒蒿、白蒿、绒蒿、猴子毛、细叶青蒿、安吕草
来源:
性味:
昧苦、辛,性微寒。
归经:
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
用量:
药用部位:
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基部木质化,上部多分枝,表面具纵浅槽。基生叶披散地上,有柄,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或掌状裂;茎生叶无柄,无毛,基部抱茎,羽状全裂。小头状花序排成圆锥花序状,球形或卵形,花缘黄色。瘦果长圆形。春季幼苗高6~7厘米时,挖出全草,去根,晾干或晒干。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于山坡、河岸、沙砾地、路旁。
临床应用:
1、治胆结石:茵陈、玉米须各20g。水煎去渣,取汁,代茶饮用,经常饮用可治胆结石。
2、治慢性肝炎:茵陈10g,炙黄芪30g,柴胡5g,大枣10枚(去核)。
水煎去渣,温水送服。
每日1次。
3、治黄疸:茵陈12,干姜、桂枝各10g,大米50g。
先将中药煎汁,去渣取汁,与大米一煮粥,早、晚分服。
4、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18g,栀子12g,大黄6g。
先煎茵陈,再放入栀子和大黄,煎至汤浓,去渣,取汁,分成3份,早、中、晚各1服。
5、治阴黄、手足不温、身体沉重、神倦食少、大便稀溏:茵陈、甘草、附子各6克,干姜45克。
水煎,去渣,温服。
方一: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 茵陈30~45g,水煎。
日服3次,每日1剂。
方二:治疗口腔炎、口腔溃荡 茵陈20g,加水150ml,用文火煮沸10分钟,过滤取药液。
代茶饮。
3日为1个疗程。
方三:治疗湿疹 茵陈30g,石菖蒲15g,苦参、千里光各20g,煎水洗患处。
方四:治疗胆道蛔虫症 茵陈50g,乌梅10g,水煎,分2次服。
方五:治疗荨麻疹、皮肤肿痒 茵陈30g,荷叶15g,蜂蜜适量。
将前2味烘干,研为,每次5g,蜜水送服。
方六:治疗腹部绞痛、肢麻 鲜茵陈50g,鲜黄荆叶30g,鲜青木香10g。
搞烂,加冷开水绞汁服。
方七:治疗高脂血症 茵陈蒿15g,开水冲泡,代茶饮用,1个月为1个疗程。
, 方八:治疗蜂螫 鲜茵陈叶适量,捣烂外敷。
方九:治疗小便不通 茵陈、水红花子各9g,豆蔻3个(研细末)。
将前2味水煎,取汁冲豆蔻末服。
主治:
用于黄疸、小便短赤、湿疮瘙痒及胆结石、湿温病等。为治疗黄疸的要药,无论阳黄、阴黄均可治。 现代多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胆道蛔虫、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前列腺炎、痤疮、浅层真菌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