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棉花根

别名:

满天星、清水胆、铁蒿、打破碗花花、土白头翁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根,春季或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晒干。

药材产地:

产于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湖南等地。

性味:

性①《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有毒。②《湖南药物志》:温,苦,有大毒。

归经:

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

治疟疾,痢疾,脚气,肠寄生虫病,痈疽肿毒。①《滇南本草》:下气。杀小儿寸白虫、蛔虫犯胃。②《中国药植图鉴》:治痢疾。

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研末作丸。外用:捣敷。

药用部位:

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根,植物形态详"野棉花"条。

植物形态:

植物形态详"野棉花"条。

药物性状:

干燥根略呈圆柱状,常扭曲,全长约10~25厘米,直径0.6~2厘米。商品大多已断折,外表棕色至紫棕色,表面粗糙,具纵向凹裂,间或可见支根痕,外皮有时脱落,露出呈裂片状的黄色木部。根头部略形膨大,顶端附有残存的叶柄基部,密生白色绵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黄色,射线色较深,导管部分十数个群束,作放射状排列。根的中心部及射线部分常呈裂隙状。气微弱,味苦。

临床应用:

1、治蜈蚣咬伤:野棉花根捣烂,敷患处。
2、治跌打内外伤出血:野棉花根,水煎服;或外敷创伤处。
3、治虫牙:野棉花根含口内牙痛处。

主治:

主治泄泻,黄疸,疟疾,蛔虫病,小儿疳积,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附方:

①治疟疾:野棉花根七至九枚,常山八两,黄豆一升。共煮熟,去药,黄豆晒干研成细粉,酒调为丸、雄黄为衣。疟前服十粒。 ②治痈疽不溃:野棉花根、叶二至三钱。水煎服。 ③治脚气病:野棉花根炖猪脚食。 ④治发痒子:野棉花根三株,水煎服。 ⑤治蜈蚣咬伤:野棉花根捣烂敷。 ⑥治对口疮:野棉花根捣烂敷。 ⑦治虫牙:野棉花根含口内牙痛处。(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⑧治痞块:野棉花根五钱。甜酒煮。取汁内服,取渣外包,连服三剂。(《贵州民间方药集》)

保健应用: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