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黄连

别名:

岩胡、岩连、菊花黄连、土黄连。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石生黄连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C.thalictrifolia Franch.nonJameson ex Regel]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缘岩石隙缝中。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英文名称:

Root of Meadowrue Corydalis

药材类别:

性味:

味苦,性凉。

归经:

归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止血。主肝炎;口舌糜烂;火眼;目翳;痢疾;腹泻;腹痛;痔疮出血

用量:

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研末点患处。

药用部位:

为罂粟科植物岩黄连的根。

植物形态:

岩黄连 多年生草木,高15-40cm。主根发达。茎1-3条,丛生,软弱。叶具长柄;叶片轮廓三角状卵武艺有,二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5枚,具短柄,二回裂片常3枚,菱形或卵形,长2-5cm,宽1-3cm,先端尖,边缘具粗齿。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长7-14cm;苞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花梗与苞片等长或略短;花冠金微向下弯;柱头2裂。蒴果圆柱状,略弯曲。种子多数,圆形,种阜杯状,包住种子一半。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根类圆柱形或贺锥形,稍扭曲,下部有分枝,直径0.5-2cm。表面淡黄色至棕黄色,具纵裂纹或纵沟,栓皮发达易剥落;质松,断面不整齐,似朽木状,皮部与木部界限不明显,完整者二回羽状分裂,一回裂片5枚,奇数对生,末回裂片菱形或卵形。气微,味苦涩。

临床应用:

1、治痔疮出血及红痢:岩黄连15g,蒸酒60g服。
2、治朦皮火眼翳子:岩黄连3g,龙胆草3g,上梅片1.5g。
共研末,装瓷杯内蒸透后,用灯草蘸药点入眼内。

主治:

主治肝炎,口舌糜烂,火眼,目翳,痢疾,腹泻,腹痛,痔疮出血。

附方:

①治火眼、翳子:岩黄连、龙胆草各一钱,上梅片五分。共研末,装瓷杯内蒸透,用灯草蘸药点入眼内。 ②治痔疮出血及红痢:岩黄连五钱,蒸酒二两服。 ③治急性腹痛:岩黄连二钱,生吃。

保健应用: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研末点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