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苦瓜
别名:
小苦瓜、土苦瓜、山苦瓜、假苦瓜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短序栝楼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santhes bauiensis Gagnep.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段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500m的常绿阔叶林下和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西南部和云南南部及东南部。
性味:
果实:味苦,性寒。
归经:
归心、脾、肺经。
功效:
根截疟;全草退热;利水。主疮疡肿毒;发热;水肿
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药用部位:
葫芦科(瓜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的果实,根,茎,叶。
植物形态:
短序栝楼,攀援草本。茎细,被毛,具纵棱及沟。叶柄细,长4-9cm,具纵条纹,密被柔毛;叶片薄纸质,卵形,长5-20cm,宽5-13cm,不分裂,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具短尖头状细锯齿,上面绿色,疏被短柔毛,背面淡绿色,密被短柔毛,基出掌状脉5条,细脉网状。卷须二歧,被短柔毛。花雌雄异株;雄花组成伞房花序,长约2cm,几乎自基部生花,无苞片;花芽球形,萼筒漏斗形,被柔毛,裂片狭三角形,花冠绿色,裂片卵状椭圆形,先端流苏状,雄蕊3枚,花丝短;雌花单生,密被短柔毛;萼筒内由基部向先端逐渐加宽,长约3cm,被短茸毛,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椭圆形,长约8-10mm,密被短茸毛。果实卵形,长3-3.5cm,径3.5cm,平滑无毛,绿色,具浅色条纹,先端具短喙。花期4-5月,果期5-9月。
临床应用:
1、目赤目痛 组成:野苦瓜75.0克 灯心0.94克 用法:先将野苦瓜烘干,炒焦,研成细粉,每次服用9.4克,以灯心冲泡开水送服。(可用食用苦瓜,烘干,炒焦。
研细末) 2、小儿暑热症(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为主) 病名:又名小儿暑渴症,夏季热。
病因:因婴幼儿阴气未充,阳气未盛,故在夏季不耐暑热,暑气乘虚侵入肺胃所致。
常见于婴幼儿。
症状:临床以夏季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主症。
进入秋凉以后,症状一般能自行消退。
组成:鲜野苦瓜叶3.8克,鲜丝瓜叶3.8克,鲜南瓜叶3.8克,鲜艾叶3.8克,鲜荷叶3.8克(五味叶子用冷开水洗净) 用法:共捣烂,榨汁,每次服15.0~30.0毫升,冷开水送服。
每日3次。
3、烦热口渴、消渴症 组成:鲜苦瓜1个(约600.0克,剖开去瓤) 用法:将鲜苦瓜切碎,加水8碗煎3碗,当茶饮。
(或用野苦瓜37.5~75.0克,煎水服) 备注:消渴症者,可用苦瓜烘干,研细末,每次服7.5 ~11.3克,开水送服,每日3次。
4、痱子瘙痒 组成:鲜野苦瓜叶(或嫩苦瓜)18.8克~37.5克 用法:揉搓患痱子瘙痒处。
5、夏天痫疖肿痛 组成:鲜野苦瓜叶(或鲜苦瓜)18.8~37.5克 用法:捣烂外敷患处。
每日换药1~2次。
6、发热口渴、口臭 组成:鲜野苦瓜18.8克,鲜芦根56.3克,鲜竹茹30.0克,白茅根30.0克,老公根18.8克 用法:水8碗煎3碗,当茶饮。
7、高血压 组成:野苦瓜全草56.3克,掇鼻草37.5克,水丁香37.5克,竹叶草30.0克 用法:水5碗,煎2碗,分2次服。
8、糖尿、尿毒症 组成:野苦瓜1条当归11.3克,熟地11.3克,白芍7.5克,川芎3.8克 用法:将野苦瓜洗净,切片,和中药共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