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骨风

别名:

清骨风、猫耳朵(《南京民间药草》),穿地节、毛香、白毛藤、地丁香、黄木香(《江苏植药志》),白面风、兔子耳(《江西民间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寻骨风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采收和储藏:5月开花前采收,连根挖出,除去泥土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草丛、山坡灌丛及路旁。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南、贵州等地。

英文名称:

Wooly Datchmanspipe Herb, Herb of Wooly Datchmanspipe

药材类别: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归经:

入肝;胃经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脘腹疼痛;跌打伤痛;外伤出血;乳痈及多种化脓性感染

用量:

内服:煎汤,10-20g;或浸酒。

药用部位:

为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根茎或全草。

植物形态:

寻骨风 多年生草质藤本。根细长,圆柱形。嫩枝密被灰白色长绵毛。叶互生;叶柄长2-5cm,密被白色长绵毛。叶片卵形、卵状心形,长3.5-10cm,宽2.5-8cm,先端钝圆至短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广展,弯缺深1-2cm,边全缘,上面被糙伏毛,下面密被灰色或白色长绵毛,基出脉5-7条。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5-3cm,直立或近顶端向下弯;小苞片卵形或长卵形,两面被毛;花被管中部急剧弯曲,弯曲处至檐部较下部而狭,外面密生白色长绵毛;檐部盘状,直径2-2.5cm,内面无毛或稍微柔毛,浅黄色,并有紫色网纹,外面密生白色长绵毛,边缘浅3裂,裂片先端短尖或钝,喉部近圆形,稍呈邻状突起,紫色;花药成对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柱形,密被白色长绵毛;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珠笔柱形,密被白色长绵毛;合蕊柱裂片先端钝圆,边缘向下延伸,并具乳头状突起。蒴果长圆状或椭圆状倒卵形,具6条呈波状或扭曲的棱或翅,毛常脱落,成熟时自先端向下6瓣开裂。种子卵状三角形。花期4-6月,果期8-10月。

药物采收:

洗净,晒干,切碎用。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细长圆柱形,多分枝,直径约2mm,少数达5mm。表面棕黄色,有纵向纹理,节间纹理,节间长1-3cm。质韧而硬,断面黄白色。茎淡绿色,直径1-2mm,密被白色绵毛。叶皱缩卷曲,灰绿色或黄绿色,展平后呈卵状心形,先端钝圆或短尖,两面密被白绵毛,全缘。质脆易碎。气微香,味苦、辛。全草以叶色绿,根茎多,香气浓者为佳。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棕色,有多细胞非腺毛。粗的根茎有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皮层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个相聚,石细胞类圆形,壁较厚。中柱鞘纤维排列成断续环状。维管束3-8个放射状排列,大小不等。束间形成层明显。导管直径20-105μm。皮层偶见近圆形或长圆形的石细胞,直径50-64μm,壁较厚;髓部有近圆形木化细胞,壁略厚。本品薄壁细胞含簇晶,直径8-60μm。

临床应用:

1、治胃痛:寻骨风8g;将寻骨风放口内嚼烂吞服,每天1次。
2、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将寻骨风150g放入瓷罐内,加白酒密封15天即可,每天3次,空腹温饮。
治风湿痹痛。
3、治风湿关节痛:寻骨风、地榆各15g,五加根50g。
酒、水各半,煎浓,去渣,取汁,温服。
4、治痈肿:寻骨风、车前草各30g,苍耳子10g。
水煎,去渣,分两次服,每日1剂。

主治:

主治风湿关节痛,腹痛,疟疾,痈肿,肢体麻木,筋骨拘挛等症。

附方:

①治风湿关节痛:寻骨风全草五钱,五加根一两,地榆五钱。酒水各半,煎浓汁服。(《江西民间草药》) ②治疟疾:寻骨风根长约四市寸,剪细,放碗内,加少量水,放饭上蒸出汁,分三次连渣服。每隔四小时服一次。最后一次在疟发前二小时服下。(《江西民间草药》) ③治痈肿:寻骨风一两,车前草一两,苍耳草二钱。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二次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8~12g;可煎服或泡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