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根

别名:

漏芦果、漏芦根果、地人参、黄花菜根、天鹅孵蛋、绿葱兜、水大蒜、皮蒜、地冬、玉葱花根、竹叶麦冬、多儿母、红孩儿、爬地龙、绿葱根、镇心丹、昆明漏芦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萱草、北黄花菜、黄花菜、小黄花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emerocallis fulva (L.)L. 2.Hemerocallis lilio-asphodelus L.[Hemerocallisflava (L.) L.] 3.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4.Hemerocallis minor Mill.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1. 2.北黄花菜生于海拔500-2300m的草甸、湿草地、荒坡或灌丛下。 3.小黄花菜生于沼泽地、湿地、林荫旁。资源分布:1.北黄花菜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等地。 3.小黄花菜分布于东北、河北、江苏、江西、山东、山西、陕西等地。

英文名称:

Daylily Root,Dayily Root Citron Daylily Small Yellow Daylily

药材类别:

性味:

性甘;凉;有毒

归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黄疸;水肿;淋浊;带下;衄血;便血;崩漏;乳痈;乳痈;乳汁不通

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药用部位:

为百合科植物萱草丑、黄花菜(金针菜)或小黄花菜等的根及根莲。主产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等地。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圆柱形,多数,环生在根状茎四周,肉质,幼时白色,后变黄色或褐色,有时根梢膨大如块根。叶丛生,线形,长30~60厘米,宽0.6~2.5厘米,平行脉。花茎由叶丛中生出,较叶为长,有4~5个分枝,花冠漏斗形,鲜黄色,有香气,朝开暮闭。蒴果三角形。花开时采花,晒干(勿生吃)四季采根,鲜用或晒干。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生于田野、山坡,多栽培。

植物形态:

1.叶基生,排成两列;叶片条形,长40-80cm,宽1.5-3.5cm,下面呈龙骨状突起。花葶粗壮,高60-80cm;蝎尾状聚伞花序复组成圆锥状,具花6-12朵或更多;苞片卵状披针形;花橘红色至橘黄色,无香味,具短花梗;花被长7-12cm,下部2-3cm合生成花被管;外轮花被裂片3,长圆状披针形,宽1.2-1.8cm,具平行脉,内轮裂片3,长圆形,宽达2.5cm,具分枝的脉,中部具褐红色的色带,边缘波状皱褶,盛开的裂片反曲;雄蕊伸出,上弯,比花被裂短;花柱伸出,上弯,比雄蕊长。蒴果长圆形。花、果期为5-7月。 2.北黄花菜 多年生草本,高70-100cm。根长达25-30cm,有膨大的块状部分,呈圆柱形或纺锤形。叶线形,长40-60cm,宽12-18mm。花茎高出叶面,先端少分枝;花4-9朵,疏生成圆锥状;花被淡黄色,下部管状,长1.5-2.5cm,上部钟状6裂,裂片长约8cm,内轮3片,较外轮3片稍宽,宽1.5cm,脉纹不分枝,亦不接合。蒴果长约2cm,直径约1.5cm。花期6-8月。 3.黄花菜 参见“金针菜”条。 4.小黄花菜 多年生草本,高35-60cm。根丛生,细长圆柱形,列膨大部分。叶线形,长约45cm,宽5-10mm。花茎与叶面等高或略高;花1-3朵,淡黄色,有香气,下部筒状,上部漏斗状,裂片6,内轮裂片较外轮为宽,脉纹网结状;花序几科不分枝。蒴果长3-4.5cm。花期6-8月。

药物采收:

喜温暖潮湿,对环境要求不严,耐半阴。 栽培技术 分株繁殖:于10-11月将3-4年生母株挖起,分成3-6株,每株须带有完整的芽头,按行距1m,株距0.5m栽植。栽植穴深0.3m,先施基肥,略盖细土,然后栽上,栽后覆土4-5cm,灌透水1次。分株也可以3月份进行。 田间管理 春、夏季松土除草1-2次,3-6月,每月施3-5倍水的腐熟人畜粪肥。萱草喜湿润,要适时灌水。冬季叶片枯萎后将地上部割去覆土一层,以便越冬。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1)萱草根 根茎呈短圆柱形长1-1.5cm,直径约1cm。有的顶端留有叶残基;根簇生,多数已折断。完整的根长5-15cm,上部直径3-4mm,中下部膨大成纺锤形块根,直径0.5-1cm,多干瘪抽皱有多数纵皱及少数横纹,表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体轻,质松软,稍有韧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暗棕色,有多数放射状裂隙。气微香,味稍甜。 (2)黄花菜根 根茎类圆柱形,长1-4cm,直径1-1.5cm。根多数,长5-20(-30cm),直径3-4mm,有的根中下部稍膨大成棍棒状或略呈纺锤状。 (3)小黄花菜根 根茎较前两种短,根较细而多,长5-15cm,直径2-3mm,末端尖细,表面灰棕色或灰黄棕色,具细密横纹,偶见末端膨大成纺锤状小块根。具韧性,难折断,断切面灰白色。 (4)北黄花菜根 与小黄花菜根不易区分。均以表面灰黄色,根条粗大,质充实,去尽地上部分者为佳。 显微鉴别 (1)萱草根横切面:外皮层细胞3-5列,呈多角形,细胞壁增厚,木栓化及微木质化。皮层宽广,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有多数径向排列的裂隙。内皮层细胞扁小,凯氏点明显。中柱韧皮部束与木质部束各为30个左右,相间排列:木质部束的原生导管直径小,后生导管直径大;髓较大。皮层及髓部薄壁组织中散布有稀少的草酸钙针晶束。 (2)黄花菜根横切面:与萱草根类似。 (3)小黄花菜根横切面:中柱韧皮部束与木质部束数目较少,各为15-25个。 理化鉴别 (1)取萱草根、黄花菜根、小黄花菜根粗粉(20目筛)各2g,分别加95%乙醇10ml,加热浸取30min。取滤液1ml于小试管中,加5%氢氧化钠试液2-3滴,萱草根显红色;黄花菜根显极淡的红色;小黄花菜根显红微褐色。(蒽醌类反应) (2)取上述滤液1ml,置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溶解,然后加入醋杆1ml,滴入硫酸1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萱草根呈黄→红→紫→绿→(变化速度甚快);黄花菜根呈黄→红→紫→污绿→(变化速度较慢);小黄花菜根呈黄→红→紫→污绿(变化速度甚慢)。(甾体化合物反应) (3)薄层色谱 取萱草根、黄花菜根、小黄花菜根3种萱草根粗粉(20目筛)2g,加95%乙醇20ml,回流提取1h,滤液浓缩至5ml,供点样。以大黄酸(0.5%无水乙醇液)、大黄素(0.5%氯仿液)、大黄酚(0.5%氯仿液)为对照品。分别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丙酮-环已烷(30:30:40)为展开剂。展距13.5cm。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处,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唯萱草根和黄花菜根的大黄素斑点稍淡。

临床应用:

1、风热感冒咳嗽 组成:萱草30.0克 百合37.5克 桑白皮18.8克 甘草7.1克 十药30.0克 用法:前两药烘干,研成细末,每次服3.8克。
开水送服。
或将五味药煎水服。
2、腰挫伤痛 组成:萱草30.0克 米酒50.0毫升 用法:水煎去渣,加入50.0毫升米酒调服,早晚各煎1次服。
3、全身水肿 组成:萱草根、叶各37.5克(晒干,研成细末) 用法:每次服5.6克,饭前米汤送服,早晚各服1次,服用5日。
4、妇人乳汁不足 组成:金针根56.3克 猪蹄脚2节(约2寸长) 用法:加水炖(去浮油后),分早晚饭后服用。
5、女人月经不调 组成:萱草15.0克 红根仔草18.8克 鸡蛋1个 用法:二味青草加水煎,去渣,将药汤煮鸡蛋服。
每日2次。
6、急性乳腺炎 组成:鲜萱草18.8~37.5克(开水洗净) 用法:捣烂,敷乳腺炎处。
7、流行性腮腺炎 组成:鲜萱草37.5克 冰糖18.8克 一点红30.0克 板蓝根18.8克 用法:水4碗煎1碗,渣以3碗半煎8分,二次煎液合并,加入冰糖溶化,分2次服用。
8、中耳炎 组成:鲜萱草18.8~30.0克,猪赤肉75.0克 用法:鲜萱草先用清水洗净,加水2碗,炖猪赤肉炖熟,分2次服用。
并以鲜虎耳草开水洗净,去水分,捣烂取汁,滴入耳2滴。
备注:虎耳草不可有水分,否则滴入耳引起发炎。
9、劳伤引起胸胁痛 组成:萱草37.5克 万点金30.0克 甜珠仔草30.0克 翠石草18.8克 用法:水3碗半煎1碗服。
或单用萱草37.5克,水煎服。
10、慢性肝炎 组成:萱草30.0克 桶交藤37.5克 木棉根37.5克 小本牛乳埔30.0克 大本七层塔37.5克 山宇麻37.5克 用法:水8碗,煎2碗,分2次服。

主治: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淋浊、带下、黄疸、咯血、赃血、便血、崩漏、乳痈、痄腮、咽喉肿痛等症。现代多用于肾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膀胱炎等。

附方:

①治通身水肿:鹿葱根叶,晒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服。(《圣惠方》) ②治大便后血:萱草根和生姜,油炒,酒冲服。(《圣济总录》) ③治大肠下血,诸药不效者:漏芦果十个,茶花五分,赤地榆三钱,象牙末一钱。以上四味,水煎服三次。(《滇南本草》) ④治黄疸:鲜萱草根二两(洗净),母鸡一只(去头脚与内脏)。水炖三小时服,一至二日服一次。(《闽东本草》) ⑤治乳痈肿痛:萱草根(鲜者)捣烂,外用作罨包剂。(《现代实用中药》) ⑥治男妇腰痛:漏芦根果十五个,猪腰子一个。以上二味,水煎服三次。(《滇南本草》)

保健应用:

入汤剂4.5~9g;或用鲜品捣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