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草

别名:

水蓑衣、英桃草、小头红、蟠桃草、接骨仙桃、无风自动草、接骨草、小伤力草、小虫草、地胡椒、病疳草、八卦仙桃草、旱仙桃草、小将军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坟母草带虫瘿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onica peregrina L.采收和储藏:春、夏间采集果未开裂的全草(以带虫瘿者为佳),剪去根,拣净杂质,晒干或用文火烘干。

药材产地:

分布于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各地。在西南各地可达海拔3000m处。

性味:

性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

归胃、肺、肝经。

功效:

化瘀止血;清热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疽疮疡;咳血;吐血;衄血;肚胃气痛;疝气痛;痛经

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研末;或捣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植物形态:

坟母草 一年生草本,高10-25cm。根须状,细而卷曲,主根不明显。茎通常自基部多分枝,主茎直立,侧枝披散,全株无毛或疏生柔毛。茎下部叶对生,倒披针形,具短柄;上部叶互生,长圆形,无柄;叶片长1-2cm,宽2-6mm,先端钝或稍尖锐,基部圆钝,全缘或中上端有三角状锯齿。总状花序顶生或单花生于苞腋;苞片条状,倒披针形,比叶略小;花萼4深裂,裂片狭披针形,长3-4mm;花冠白色或浅蓝色,4裂,裂片圆形或卵形,长3-5mm,有时较萼片略短;雄蕊2,短丁花冠;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粗短,柱头头状。蒴果倒心形,侧扁,宽度大于长度,长3-4mm,边缘有短腺毛,花柱宿存。果内常被虫瘿寄生,离时肉质,微红色,膨大成桃形。种子长圆形,扁平。花期4-5月,果期5-6月。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向阳环境,在潮湿的河边湿地、水稻田旁易生长。以疏松、肥沃的夹沙土栽培为宜。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9-10月播种,在整好的地上,开1.3m左右宽的畦,按行株距26cm×26cm开穴,深约3cm,每1hm2用种子3.75kg混到拦有人畜粪水的草木灰中,使成种子灰,匀播穴里,上盖1cm厚的草木灰。田间管理 苗出齐后,清淡人畜粪水1次,苗高4-7cm时要及时匀苗、补苗,使每穴有苗5-6株,并结合浅薅,追肥。当年12月及翌年3月再各进行1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亦可使用氮素化肥。病虫防治 虫害有蟋蟀,可用毒饵诱杀。但开花前,切勿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因本植物果实兼有虫瘿的才好,要求意保护。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须根丛生,细而卷曲,表面棕灰色至棕色,折断面白色。茎圆柱形,直径约1mm,表面枯黄色或棕色,老茎微带紫色,有纵纹;质柔软,折断面中空。叶大多脱落,残卵的叶片淡棕色或棕黑色,皱缩卷曲。蒴果棕色,有多数细小而扁的种子。种子淡棕色,有虫瘿的果实膨大为肉质桃形。气微,味淡。 以虫瘿多、内有小虫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为2-3列通气组织,细胞间隙较大;内皮层凯氏点明显。韧皮部狭窄,略能见到筛管群。木质部导管和纤维紧密排列成环。髓部为薄壁组织,中央为大形空洞。

临床应用:

治创伤性出血:仙桃草适量。
捣烂,敷于患处。

主治:

主治跌打损伤、吐血、鼻出血、咽喉肿痛、痈疽疮疡、肚胃气痛、病气痛、痛经等症。

附方:

本品有活血化瘀之功,善治跌打损伤,故有“接骨”诸称。果实扁卵形,似蟠桃,又获诸“仙桃”、“蟠桃”之名。其果实内常有小虫寄生,夏至后,虫从穴孔而出,化为“小蚊”,故称蚊母草。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10?25g;煎汤或研末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