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

别名:

桊子树、桕树、木蜡树、木油树、木梓树、虹树、蜡烛树

来源: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乌桕属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以根皮、树皮、叶入药。根皮及树皮四季可采,切片晒干;叶多鲜用。

药材产地:

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甘肃。日本、越南、印度也有;此外,欧洲、美洲和非洲亦有栽培。

英文名称:

 

药材类别:

性味:

性苦,微温。有小毒。

归经:

入肺经、脾经、肾经、大肠经

功效:

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用于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伤;外用治疔疮,鸡眼,乳腺炎,跌打损伤,湿疹,皮炎。

用量:

根皮1~3钱;叶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药用部位: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乔木,高可达15米。全株含白色有毒乳汁。叶互生,叶片卵状菱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有腺体一对,秋季叶色转红。夏季开绿黄色小花,穗状花序,生于枝的顶端。蒴果球形,先端具小凸尖,有三钝棱,成熟时裂成3瓣。夏秋采叶;四季采根皮;秋、冬采种子,晒干或鲜用。 分布华东、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陕西、甘肃等省、自治区。生于河边路旁或向阳山坡上。

植物形态:

乌桕(图2)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3-9厘米,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中脉两面微凸起,侧脉6-10对,纤细,斜上升,离缘2-5毫米弯拱网结,网状脉明显;叶柄纤细,长2.5-6厘米,顶端具2腺体;托叶顶端钝,长约1毫米。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长6-12厘米的总状花序,雌花通常生于花序轴最下部或罕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数雄花着生,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雄花:花梗纤细,长1-3毫米,向上渐粗;苞片阔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2毫米,顶端略尖,基部两侧各具一近肾形的腺体,每一苞片内具10-15朵花;小苞片3,不等大,边缘撕裂状;花萼杯状,3浅裂,裂片钝,具不规则的细齿;雄蕊2枚,罕有3枚,伸出于花萼之外,花丝分离,与球状花药近等长。雌花;花梗粗壮,长3-3.5毫米;苞片深3裂,裂片渐尖,基部两侧的腺体与雄花的相同,每一苞片内仅1朵雌花,间有1雌花和数雄花同聚生于苞腋内;花萼3深裂,裂片卵形至卵头披针形,顶端短尖至渐尖;子房卵球形,平滑,3室,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外卷。蒴果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直径1-1.5厘米。具3种子,分果爿脱落后而中轴宿存;种子扁球形,黑色,长约8毫米,宽6-7毫米,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花期4-8月。

临床应用:

方一:治疗阴囊湿疹 鲜乌桕枝、叶适量,煎水熏洗。
每日或隔日1次。
方二:治疗脂溢性皮炎 鲜乌桕嫩芽60g,明矾9g,煎水洗患处;或取干乌桕嫩叶30g,明矾9g,共研末,布包浸米醋,外擦患处。
方三:治疗手足皴裂 乌桕子60g,打碎,煎水泡洗患处。
方四:治疗一般毒蛇咬伤 鲜乌桕嫩枝梢15g,洗净,捣烂,加冷开水调匀,取汁服。
同时饮大量冷开水,可延缓中毒时间。
另外同,可取鲜乌桕嫩叶,加盐少许,捣烂敷伤口周围肿胀处。
方五:治疗妇女阴痒 鲜乌桕枝叶150g,水煎熏洗患处。
(孕妇忌用) 方六:治疗真菌性阴道炎 乌桕枝叶500g,加水煎成500ml,冲洗阴道,每日1次。
并将乌桕叶粉装好的胶囊于睡前塞入阴道内,6次为1个疗程。
方七:治疗大、小便不通 乌桕根皮(两层皮)、黑白丑各等量。
共研细粉,每次服6g,日服3次,沸水送服。
方八:治疗跌打损伤 乌桕根皮(两层皮)15g,酒适量炖服;另取鲜乌桕叶捣烂敷患处。

主治:

主治水肿、腹水、大便秘结、病毒性肝炎、痈肿疔毒、跌打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