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

别名:

桑条(《本草图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us alba L.采收和储藏:春未、夏初采收,去叶,略晒,趁新鲜时切成长30~60cm的段或斜片,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处,多为人工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英文名称:

Mulberry Twig

药材类别:

藤木类

性味:

微苦;性平。①《本草图经》:平。②《纲目》:苦,平。③《医林纂要》:甘辛,平。④《本草再新》:味清苦,微寒,无毒。桑头: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

入肝经。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②《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水肿脚气;肌体风痒

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药用部位:

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l-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l-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1-2.5cm,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l-2.5cm,初时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药物采收:

桑枝:未切片者,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炒桑枝:取桑枝片,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微黄色。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嫩枝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多数黄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有灰白色略呈半圆形的叶痕和黄棕色腋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0.2-0.5cm,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以质嫩、断面黄白色者为佳。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灰黄色。①纤维较多,成束或单个散在,多缠结,淡黄色或无色。甚长,略弯曲,直径8-33μm,壁厚4-15μm,非木化,胞腔甚细。②石细胞多成群,淡黄色或黄色呈类圆形、椭圆形或类方形,直径13-39μm,少数长至70μm,壁厚6-20μm,层纹有的明显,孔沟较明显并分枝,胞腔细小。另有石细胞壁较薄。③含晶厚壁细胞多成群或单个散在。形状、大小与石细胞近似,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1-2个。④草酸钙方晶存在于厚壁细胞中或散在,直径5-20μm。⑤木射线为异型细胞射线,壁连珠状增厚,纹孔较细密。⑥木纤维多成束,常与木射线细胞连结。呈长梭形,末端尾尖,直径12-20μm,壁厚约2μm,纹孔稀少,孔沟不明显。⑦导管主要为具缘纹孔导管。⑧乳汁管偶见,直径10-25(-30)μm,内含微细颗粒状分泌物。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用热浸法测定,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3.0%。

临床应用:

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
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水肿脚气;肌体风痒。
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①《本草图经》: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
②《本草蒙筌》:利喘嗽逆气,消焮肿毒痈。
③《本草汇言》:去风气挛痛。
④《本草备要》: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
⑤《玉楸药解》:治中风歪斜,咳嗽。
⑥《本草再新》:壮肺气,燥湿,滋肾水,通经,止咳除烦,消肿止痛。
⑦《岭南采药录》:去骨节风疾,治老年鹤膝风。
⑧《现代实用中药》:嫩枝及叶熬膏服,治高血压,手足麻木。

附方:

①治臂痛:桑枝一小升。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无时。(《本事方》) ②治水气脚气:桑条二两。炒香,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心服之。(《圣济总录》) ③治高血压:桑枝、桑叶、茺蔚子各五钱。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睡前洗脚30~40分钟,洗完睡觉。(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双桑降压汤) ④治紫癜风:桑枝十斤(锉),益母草三斤(锉)。上药,以水五斗,慢火煎至五升,滤去渣,入小铛内,熬为膏。每夜卧时,用温酒调服半合。(《圣惠方》桑枝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