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莿根

别名:

赤枝山葡萄、牛牵丝、红血龙、山甜茶、白菇茶、辣梨茶、狮子藤、虾须藤、过山龙、骨疼搜、红脑藤、藤茶、铁甲将军、母猪精藤、田浦茶、背带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广东蛇葡萄的根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pelopsis cantoniensis (Hook.et Arn.)Planch. [Cissus cantosniensis Hook.et Arn.]采收和储藏:全株在夏、秋季采收,洗净,除去杂质,切碎,晒干。秋后挖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区灌丛或密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英文名称:

Canton Ampelopsis Root, Root of Canton Ampelopsis

药材类别:

性味:

味辛、苦,性凉。

归经:

归心、脾经。

功效:

消炎解毒。治骨髓炎,急性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脓疱疮,湿疹,丹毒,疖肿,嗜盐菌食物中毒.

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或研末调敷。

药用部位:

为葡萄科植物广东蛇葡萄的根或全株。

植物形态:

广东蛇葡萄 木质藤本,全株无毛。茎柔弱,多少被白粉,枝纤细,有条纹;卷须粗壮。一回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或为近二回羽状复叶(即最下1对小叶再各分为三小叶);小叶近革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最大的长5-8cm,小的长不及2.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钝或圆形,有时阔楔形,边缘有不明显的钝齿,下面常被白粉。花两性,三至四回二歧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或生于小枝顶端,多花;总花梗长4-6cm;花长约2mm;花萼浅杯状,边缘不分裂;花瓣5;雄蕊短,与花瓣同数;花盘明显;花柱短,圆柱状。浆果倒卵状球形,直径5-6mm,熟时深紫色或紫黑色。花期4-7月,果期5-8月。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在稍荫蔽而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健壮,以含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或打插繁殖。种子繁殖:秋季果皮变黑时,采收粒大饱满的果实,搓去果皮,将种子晒干。翌年春暖时撒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2cm,浇水,保持苗床湿润,苗高15-20cm时,按行株距100cm×100cm开穴,每穴栽2-3株。扦插繁殖:在春暖时,植株萌发前,选择二年生枝条,截成15cm长,斜插上中。待生根长叶后即可定植。田间管理 定植成活后,杂草滋生时,及时中耕除草,追施人畜粪尿。冬季施过磷酸钙与土杂肥。当藤蔓生长至30cm时,搭架,引藤蔓攀援,使植株通风透光。冬季剪去过密的弱枝和枯枝。

临床应用:

1、治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广东蛇葡萄根、茎15~30g,水煎服。
2、治多发性脓肿,广东蛇葡萄根15g,酒、水各半煎服,或加瘦猪肉同炖服。
3、治感冒风热,咽喉肿痛,广东蛇葡萄根、茎15~60g,水煎含漱。
4、治急性结膜炎,广东蛇葡萄全株,煎水熏洗。

主治:

主治夏季感冒,风湿痹痛,痈疽肿毒,湿疮湿疹,急性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

附方:

治嗜盐菌食物中毒(上腹部绞痛,腹泻,大便如洗肉水样):生无莿根一两半,生姜五钱。加水二碗煎,一次或分次服。小孩、老人及症轻者酌减。(《全展选编·内科》)

保健应用: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或研末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