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姜
别名:
姜叶淫羊藿(《贵州民间方药集》),美草(《本草经集注》),箭杆风(《草木便方》),九龙盘(《贵阳民间药草》),九姜连(《峨帽药植》)。
来源: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山姜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pinia japonica (Tunb.)Miq.[Globba japonica Thunb.;Languas japonica(Thunb.)Sasaki]采收和储藏:3-4月采挖,洗净,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英文名称:
Rhizome of Japanese Galangal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味辛;性温。①《本草拾遗》:辛,温。②《纲目》:辛,热,无毒。
归经:
入胃经、肺经
功效:
温中;散寒;祛风;活血。主脘腹冷痛;肺寒咳嗽;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吐血
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烂调酒搽;或煎水洗。
药用部位:
为姜科植物山姜的根茎。
植物形态:
山姜,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茎横生,分枝。叶片通常2-5片;近无柄至具长达2cm的叶柄;叶舌2裂,长约2mm,被短柔毛;叶片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25-40cm,宽4-7cm,两端渐尖,先端具小尖头,两面,特别是叶下面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5-30cm,花序轴密生绒毛;总苞片披针形,长约9cm,开花时脱落;小苞片极小,早落;花通常2朵聚生,在2朵花之间常有退化的小花残迹可见;小花梗长约2mm;花萼棒状,长1-1.2cm,被短柔毛,先端3齿裂;花冠管长约1cm,被疏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长约1cm,外被绒毛,后方的1枚兜状;侧生退化雄蕊线形,长约5mm;唇瓣卵形,宽约6mm,白色而具红色脉纹,先端2裂,边缘具不整齐缺刻;雄蕊长1.2-1.4cm;子房密被绒毛。果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1.5cm,被短柔毛,熟时检红色,先端具宿存的萼筒;种子多角形,长约5mm,径约3mm,有樟脑味。花期4-8月,果期7-12月。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潮湿气候。宜选择肥沃疏松的夹砂土或腐殖质土栽培。栽培技术,用分株繁殖法,3-4月,结合采挖,把老株分成数篼,每篼留地上茎3-4根,按行株距50cm×40cm开穴,每穴栽1篼,填土,淋水。田间管理,栽后当年除草、追肥3次,第2-3年除草4次、追肥3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
临床应用:
1.《本草拾遗》:山姜根及苗,并如姜而大,作樟木臭。2.《本草图经》:山姜花、茎叶皆姜也,但根不堪食,是与豆蔻花相乱而微小耳。
花生叶间,作穗如麦粒,嫩红色。
3.《纲目》:山姜,生南方。
叶似姜,花赤色,甚辛;子似草豆蔻,根如杜若及高良姜。
今人以其子伪充草豆蔻,然其气甚猛烈。
主治:
主治牙痛,胃痛,跌打损伤,胃寒腹泻,反胃吐酸,食欲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