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薄荷

别名:

摩眼子、山薄荷、独脚球、蓝花草、酒药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香青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racocephalum moldavicum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700m的干燥山坡、河滩石处、芒地或草原。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河南等地。

英文名称:

all-grass of Moldavica Dragonhead

药材类别:

性味:

性味辛;苦;性凉

归经:

功效:

疏风清热;利咽止咳;凉肝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氯喘;痢疸;吐血;衄血;风疹;皮肤瘙痒

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涂擦;或煎水洗。

药用部位:

为唇形科植物香青兰的全草。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6-40cm。茎直立,四棱形,被倒向的短毛,常带紫色。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4-4cm,宽0.4-1.2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面仅在脉上被短毛及散生黄色腺点,边缘三角形牙齿或疏锯齿,有时基部牙齿呈长刺状。轮伞花序生于茎或分枝上部,每轮有花4-6朵;苞叶边缘下部有细长芒状刺,小苞片两侧各具2-5长芒状刺毛;花萼长8-10mm,被金黄色腺点及短毛,脉常带紫色,2裂至近中部,上唇3浅裂,3齿近等大,三角状卵形,先端锐尖,下唇2裂较深,裂片披针形;花冠淡蓝紫色,工1.5-3cm,唇形,外面被白色短毛和金黄腺点,上唇稍向下弯,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2裂,具深紫色斑点;雄蕊4,后一对较长,花药叉状分开,花丝无毛;子房4裂,花柱无毛,柱头2裂。小坚果长圆形,光滑。花期7-8月,果期8-9月。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长20-40cm。茎直径2-5mm,嫩茎方柱形,密被倒向短毛,老茎近圆柱形,较光滑,表面紫红郄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心有髓。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长1.5-4cm,宽0.7-2.5cm,边缘具三角形锯齿,有时基部的齿端具长刺毛,两面叶脉疏被细毛,下面有凹陷棕以腺点。轮伞花序顶生,苞片长圆形,每侧有3-4长刺齿,下面有腺点;花萼筒状,长约1cm,具15条纵纹,先端5齿裂,齿间具小瘤;花冠唇形,淡蓝紫色。气香,味辛。 以叶色绿、花多、气香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被角质层,气孔少数,有腺毛和非腺毛;腺毛头部2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3细胞,平直或弯曲,壁厚,有疣状突起。厚角组织位于皮层四角处,有2-8列厚角细胞。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辟微木化或非木化。韧皮部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壁均木化。髓部为薄壁细胞。 叶横切面。表皮细胞长方形,排列整齐,外被角质层,有气孔及毛茸。腺鳞头部12-16细胞,柄单细胞;腺毛头部2细胞,柄单位细胞;非腺毛1-3细胞,平直或弯曲,具壁疣。栅栏组织3-5列细胞,排列疏松。主脉向下突出,表皮下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

临床应用:

《吉林中草药》:解表,清热,止痛。
治外感头痛。

主治: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支气管炎,胃肠炎,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毒蛇咬伤,湿疹,皮肤瘙痒。

保健应用:

日常用法: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绞汁涂;或煎水熏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