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飞蓟

别名:

水飞雉、奶蓟、老鼠簕、老鼠勒

来源:

菊科水飞蓟属植物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 (L.)Gaertn.[Carduus marianus L.],以瘦果入药。水飞蓟自5月初至7月初陆续开花,一个头状花序从开花至果熟需25~30天,当苞片枯黄向内卷曲成筒、顶部冠毛微张开时,标志种子已经成熟,应及时采收。用剪刀将果序剪下。

药材产地:

属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有棱。基生叶莲座状,茎生叶抱茎,边缘波状分裂,裂片边缘具刺状尖齿。花冠紫红色,少数白色。瘦果有条纹和白色冠毛。花期5~6月,果熟期7月。喜凉爽干燥气候,适应性强,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沙滩地、盐碱地均可种植。水飞蓟是优良的护肝植物。早在公元1世纪在希腊及罗马的经曲著作中已有记载。种子含有新型黄酮类物质,其主要成分为水飞蓟宾。药理实验证明,水飞蓟宾等有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能预防多种肝脏毒物所致的肝损伤。中国自1972年从联邦德国引进水飞蓟试种,并制成了“益肝灵”,不仅对治疗急、慢性肝炎很有效,而且对肝硬化、脂肪肝、肝中毒、胆囊炎、胆囊周围炎、胆石症的疼痛等多种肝胆疾病也有疗效。水飞蓟油色浅黄透明,无臭无味,无毒,含大量亚油酸,其营养价值与豆油相等,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提取水飞蓟素后的药渣含有许多淀粉和蛋白质,可作饲料和酿酒用。水飞蓟还是欧洲传统的观赏植物,亦可作蜜源植物。

英文名称:

all-grass of St.Marys, all-grass of Blessed Thistle, all-grass of Holy Thistle

药材类别:

全草类

性味:

味苦;性凉。

归经:

功效:

清热解毒,保肝、利胆,保脑,抗X射线。对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代谢中毒性肝损伤、胆石症、胆管炎及肝胆管周围炎等肝、胆炎病均有良好疗效,可使肝脏病患者自觉症状和某些生化指数如血清胆红素、白皖及球皖系数、凝血酶元、谷丙转氨酶等迅速改善。

用量:

用水飞蓟宾(水飞蓟素、奶蓟素、西利马灵)治疗肝炎,口服每次70~140毫克,每日3次,至少服5~6周,症状改善后,给予维持量,每次35~70毫克,每日3次。用糖衣丸(每粒35毫克)亦可。

药用部位:

为菊科水飞蓟属植物水飞蓟,以瘦果及全草入药。

植物形态:

水飞蓟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20cm。茎直立,多分枝,有棱长。基生叶大,莲座状,具柄,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5-40cm,宽6-14cm,羽状深裂,缘齿有硬刺尖,叶上面具光泽,有很多乳白色斑纹,下面短毛,脉上被长糙毛,中脉于叶背显着凸出;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头状花序,直径4-6cm,顶生或腋生,弯垂;总苞宽,近球形;总苞片多层,质硬,具长刺,或外层的先端估尖;花托肉质,具硬托毛;花全为管状花,两性;淡紫色或紫红色,赤有白色。瘦果,椭圆形,长约7mm,宽约3mm,棕色或深棕色,表面有纵纹,腺体突起;冠毛白色,刚毛状。花果期5-10月。

临床应用:

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主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
全草用于肿疡及丹毒;果实及提取物用于肝脏病、脾脏病胆结石、黄疸和慢性咳嗽。
《新华本草纲要》:有解毒的功能。
用于黄疸、肝硬化、肝肿大及其他肝病、胆结石。

附方: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