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

别名:

乌扇、扁竹、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花、蝴蝶花、乌蒲、黄远、夜干、乌要、乌吹、草姜、鬼扇、风翼、仙人掌、紫金牛、地萹竹、较剪草、黄花扁蓄、开喉箭、黄知母、较剪兰、剪刀梏、冷水丹、冷水花、扁竹兰、金蝴蝶、金绞剪、紫良姜、铁扁担、六甲花、扇把草、鱼翅草、乌萐、乌翣、凤翼、扁竹根、老君扇、高搜山、凤凰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lamcanda chinensis(L.) D C.[Ixia chinensis L.]采收和储藏:栽后2-3年收获,春、秋季挖掘根茎,洗净泥土,晒干,搓去须根,再晒至全干。

药材产地:

生于山坡、草原、田野旷地、杂木林缘,常见栽培。分布于全国各地。主产湖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南、浙江、贵州、云南等地亦产。

英文名称:

Blackberrylily Rhizome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苦,寒,有毒。①《蜀本草》:微寒。②《本经》:味苦,平。③《滇南本草》:性微寒,苦辛,有小毒。

归经:

入肺、肝经。①《本草经疏》:入手少阳、少阴,厥阴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三经。

功效: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消瘀散结。主咽喉肿痛;咳壅咳喘;瘰疬结核;疟母癓瘕;痈肿疮毒

用量:

内服:煎汤,5-10g;入丸、散;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或研末吹喉;或捣烂敷。

药用部位:

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根茎鲜黄色,须根多而粗壮。茎直立,茎生叶2列,扁平,剑形,基部抱茎,叶脉平行。夏季抽出长约1米的花茎,总状花序顶生,二叉分歧,花橘黄色而带有暗红色斑点。蒴果椭圆形,有3条纵棱,3瓣裂。种子黑色,近球形。秋冬采根茎,晒干。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于山坡、旷野,有栽培。

植物形态:

射干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横生,鲜黄色,呈不规则的结节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茎直立,高50-150cm,实心,下部生叶。叶互生,扁平,宽剑形,对折,互相嵌叠,排成2列,长20-60cm,宽 2-4cm,先端渐尖,基部抱茎,全线,绿色带白粉;叶脉数条,平行。聚伞花序伞房状顶生,2叉状分枝,技端着生数花,花梗及分枝基部均有膜质苞片;苞片披针形至狭卵形;花被片6,2轮,外轮花被裂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约2.Scm,宽1cm,内轮3片略小,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2.5cm,宽1cm,橘黄色,有暗红色斑点;雄蕊3,贴生于外花被片基部,花药外向;雌蕊1,子房下位,3室,中轮胎座,柱头3浅裂。葫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4cm,具3纵棱,成熟时室背开裂,果瓣向外弯曲。种子多数,近圆形,黑紫色,有光泽,直径约5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干燥气候,耐寒、耐旱。以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栽培技术 用根茎繁殖、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根茎繁殖:于冬季或早春,结合采收,挖掘根茎,将其折成小块(每块有芽1-2个),按行株距 20cm×20cm开穴。每穴栽1-2块,填土压实。种子繁殖:种子采收后应湿沙贮藏,一般采用直播,也可以采用育苗移栽法。直播于3月或10-11月播种。按行珠距20cm×15cm挖穴,穴深6-10cm,每穴播种 5-10颗,覆土后稍加镇。扦插繁殖:剪取花后的地上部分,剪去叶片,切成小段,每段须有2个茎节。待两端切口稍干后插于穴内,穴距与根茎繁殖同。覆土后浇水,并稍加荫蔽。田间管理 栽后第1年中耕除草4次,第1次在出苗后进行,以后在5、7、11月各进行1次,第2年以后,只在3、6、11月中耕除草各1次。追肥每年3次,在3.6月及冬季进行,春、夏以人畜粪水为主,冬季可施土杂肥。播种第2年开花,除留种地外,应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以供地下部分有充足养分,保证产量和质量。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锈病,发病初期可喷25%粉锈宁2000倍液。虫害有铭心虫,可在越冬孵化盛期喷5%西维因粉;幼虫入上前根际用90%晶体敌百虫液浇灌。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cm。表面黄棕色、暗棕色或黑棕色,皱缩不平,有明显的环节及纵纹。上面有圆盘状凹陷的茎痕,有时残存有茎基;下面及两侧有残存的细根及根痕。质硬,折断面黄色,颗粒性。气微,味苦、微辛。以粗壮、质硬、断面色黄者为佳。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残存。木柱细胞多列,外侧2-3列细胞棕色,壁稍增厚,少数含棕色物。皮层宽,有少数叶迹维管束;内皮层不明显。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以外侧为多。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柱晶(长40-150μm)、淀粉粒及油滴。粉末特征:橙黄色。草酸钙柱晶较多,核柱形,多已破碎,完整者长49-240-315μm,直径约至49μm。淀粉粒单粒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17μm,脐点点状;复粒极少,由2-5分粒组成。薄壁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壁稍厚或连株状增厚,有单纹孔。木栓细胞棕色,表面观多角形,壁薄,微波状弯曲,有的含棕色物。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用热浸法测定,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8.0%。

临床应用:

1.慢性咽炎:玄参25g,麦冬、射干各30g,桔梗15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李继宏等以玄麦桔射汤共治疗慢性咽炎2368例,疗效颇佳。
2.流行性腮腺炎:射干鲜根9~15g,加水适量煎煮后,于饭后服用,每日2次。
3.阳痿:射干、甘松各3g,研末,于行房前1小时用白酒冲服。
郑建民等用治阳痿,其效极佳。
4.慢性鼻窦炎:射干30~40g,山豆根15g,柴胡6g,辛夷、栀子、薄荷各10g,细辛3g,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
高士俊等共治疗50例患者,治愈3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
5.治咳而上气:射干、细辛、紫菀、款冬花各9g,麻黄、生姜各12g,五味子6g,大枣7枚,半夏25g。
先煮麻黄两沸,去浮沫,再放入其余中药,煎煮取汁,分成3份,温服。
6、治喉痹肿痛:射干、生地黄各5g,桔梗、连翘、黄芩、贝母、玄参、甘草、牛蒡子各35g,荆芥2.5g。
水煎服。
7、跌打损伤:鲜射干根茎37.5g,捣烂外敷患处。
8、治乳痈初肿:射干、萱草各适量。
将射干和萱草研成细末,用蜂蜜搅拌均匀,每次服用10g,每日3次。
9、宣肺透疹、清热利咽:射干、黑参、连翘、荆芥、鼠粘子各等分,甘草减半水煎,去渣,温服。
10、治腹部积水、皮肤发黑:射干适量。
射干捣汁,服一杯,温水送服。
方一:治疗风热郁结,咽喉红肿热痛 射干、金银花各9g,薄荷、牛蒡子、甘草各6g,水煎服。
方二: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射干、山豆根、金银花、桔梗、麦冬各12g,蒲公英30g,大黄10g,薄荷、甘草各5g,水煎服。
方三:治疗痰热壅肺,咳嗽气喘 射干、桑白皮、栝楼各12g,马兜铃、黄芩、前胡、桔梗各10g,甘草5g,水煎服。
方四:治疗痰多稀薄,咳嗽气喘 射干、麻黄、冬花各6g,紫苑、制半夏各9g,生姜3片,细辛、五味子各1.5g,大枣7枚,水煎服。
方五:治疗慢性咽喉炎 射干、金银花、玉竹、麦冬、知母各10g,红糖适量,水煎服,10日为1个疗程。
方六:治疗水田性皮炎 射干450g,加水6~7升,煎煮1小时后,过滤加食盐120g,擦洗患处。
方七:治疗跌打损伤 射干15g,白茅根10g,酒、水各半煎服。
方八:治疗乳糜尿 射干15g,水煎后加入适量白糖。
分3次饭后服,每日1剂。
方九:治疗慢性单纯性咽喉炎 射干150g,加入猪油300ml中,文火煎至射干焦黄,去渣冷却成膏。
每次1匙,每日4~5次,含服,连用1个月。
方十:治疗肺热咳嗽多痰 鲜射干10g,土茯苓、葛花各6g,水煎服。

主治:

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及痄腮、乳痈、瘰疬痰核、疟母、癥瘕、痈肿疮毒等症。为治疗咽喉肿痛的常用药,尤适于兼有痰热壅盛者。扁桃体炎、腮腺炎、支气管炎、肝脾大、乳腺炎等常配伍用之。

附方:

①治喉痹:㈠射干,细锉。每服五饯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许,旋旋服。(《圣济总录》射干汤) ㈡射干,旋取新者,不拘多少。擂烂取汁吞下,动大腑即解。或用酽醋同研取汁噙,引出涎更妙。(《医方大成论》) ②治伤寒热病,喉中闭塞不通:生乌扇一斤(切),猪脂一斤。上二味合煎,药成去滓。取如半鸡子,薄绵裹之,纳喉中,稍稍咽之取瘥。(《千金方》) ③治咽喉肿痛: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袖珍方》) ④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 ⑤治腮腺炎:射干鲜根三至五钱。酌加水煎,饭后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瘰疬结核,因热气结聚者:射干、连翘、夏枯草各等分。为丸。每服二钱,饭后白汤下。(《本草汇言》) ⑦治乳痈初肿:扁竹根(如僵蚕者)同萱草根为末。蜜调服。极有效。(《永类钤方》) ⑧治水蛊腹大,动摇水声,皮肤黑,阴疝肿刺:鬼扇细捣绞汁,服如鸡子,即下水。(《补缺肘后方》) ⑨咽喉肿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部,有特效。 ⑩喉痹不通。用射干一片,口含咽汁。 ⑾二便不通,诸药不效。用射干根(生于水边者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3~8g,水煎服。 1、研末 射干、萱草适量,混合研成粉末,加蜂蜜搅匀,每天3次,每次10g。 2、捣汁 将适量射干捣汁,用温水送服。治腹部积水。 3、煎服 射干、黑参、连翘、荆芥、鼠粘子各等分,甘草减半水煎去渣,温水送服。清热利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