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

别名:

石榴壳(《雷公炮炙论》),酸石榴皮(《肘后方》),安石榴酸实壳(《别录》),酸榴皮(《纲目》),西榴皮(《闽东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unica granatum L.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厚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或栽培于庭园等处。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英文名称:

Pericarpium Granati

药材类别:

果实/种子类

性味:

味酸;涩;性温;小毒。①《药性论》:味酸,无毒。②《滇南本草》:性寒,味酸涩。③《纲目》:酸涩,沮,无毒。④《广西中药》:味苦涩,性温,有毒。

归经:

入大肠、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肾二经。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功效: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痢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害虫。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牙痛;吐血;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

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药用部位:

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树皮灰褐色,幼枝略带4棱,先端常成尖刺。叶对生或簇生,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形,先端尖或微凹,全缘,上面有光泽。夏开红色花,单生枝顶叶腋间。浆果近球形,果皮肥厚革质,熟时黄色或带红色。种子多数,有肉质外种皮。秋季果熟上市时收集果皮,晒干。根花随用随采。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多栽培。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通常3-5m,稀达10m。枝顶常成尖锐尖长刺,幼枝有棱角,无毛,老枝近圆柱形。叶对生或簇生;叶柄短;叶片长圆圆状披针形,纸质,长2-9cm,宽1-1.8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渐狭,全缘,上面光亮;侧脉稍细密。花1-5朵生枝顶;花梗长2-3mm;花径约3cm;萼筒钟状,长2-3cm,通常红色或淡黄色,6裂,裂片略外展,卵状三角形,外面近顶端有一黄绿以腺体,边缘有小乳突;花瓣6,红色、黄色或白色,与萼片互生,倒卵形,长1.5-3cm,宽1-2cm,先端圆钝;雄蕊多数,着生于萼管中部,花药球形,花丝细短;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头状。浆果近球形,直径5-12cm,通常淡黄褐色、淡黄绿色或带红色,果皮肥厚,先端有宿存花萼裂片。种子多数,钝角形,红色至乳白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向阳的环境,耐旱、耐寒,也耐瘠薄,不耐,不涝和荫蔽。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夹沙土栽培为宜。栽培技术 用扦插、压条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育苗移栽:在冬季进行,选取直径1cm左右的粗的、健壮的枝条,剪成6-7节长的插条。然后在1.3m宽的苗床上,按行距33cm开横沟,深约16cm,每隔10-13cm扦插1根,露出地面约1/4,盖土压紧,培育1-2年,在冬季落叶后至早春发芽前移栽,行、株距各3m左右。压条繁殖:4月芽萌动前压条的,夏季才能生根,7-8月可分割,次春移植;7-8月压条的,当年可生根,次春同时分割和移植。分株繁殖:在冬季至早春发芽前,把树脚萌发的小苗连根挖起栽肿。田间管理 扦插萌芽后,要注意培养主干,只留1-2芽生长,其余除去。中耕除草、追肥3次,在4、6、8月进行,可施人畜粪水。移栽后,每年中耕除草3次,在4、7、9月进行;追肥2次,在3月及11月用人畜粪水、厩肥等,在树财开沟施用。冬季要修剪1次,使树冠枝条稀疏均匀。分株繁殖的管理,与育苗移栽相同。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介壳虫,用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喷雾,每隔10日1次,连喷3-4次。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果皮半圆形或不规则块片,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黄棕色、暗红色或棕红色,稍具光泽,粗糙,有棕色小点,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或粗短果柄。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种子脱落后的凹窝,呈网状隆起。质硬而脆,断面黄色,略显颗粒状。气微,味苦涩。以皮厚、棕红色者为佳。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一列表皮细胞,排列较紧密,外被角质层。中果皮较厚,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或方晶;石细胞单个散在,类圆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少数分枝状,壁较厚,胞腔大具纹孔;维管束散在。内果皮薄壁细胞较小,亦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或方晶;石细胞较小。粉末特征:黄绿色。①石细胞无色、淡黄色或黄棕色。类圆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有的短分枝,枝端圆钝或膨大,有的边缘呈波状,直径25-121μm,长至μm,长至238μm,壁厚5-46μm,层纹明显,孔沟有分叉,有的含棕色物。②草酸钙簇晶直径3-27μm,棱角较宽;方晶直径3-15μm。③果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言形,外壁稍厚,角质层厚10-17μm;表面观呈圆多角形,角质层表面呈颗粒性。④导管主要为螺纹导管,直径约4μm;另有网纹导管,直径至25μm。⑤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3-7μm;复粒由2-3分粒组成。⑥棕色块形状不规则。

临床应用:

1、增加食欲:石榴皮5g,山楂10g,将以上中药研成细末,分成两份,加入适量红糖,开水冲泡饮服。
2、促进消化:石榴皮10g,瘦猪肉200g。
石榴皮洗净切碎。
猪瘦肉处理干净,切块,放入锅中,加入石榴皮和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1小时即可。
3、治牛皮癣:鲜石榴皮适量,鲜石榴皮捣烂,加入少许白矾,用棉签蘸取,涂抹于患处,每日3次。
4、治脾虚泄泻:石榴皮、白扁豆各30g,生晒参10g。
水煎,去渣,取汁,温服。
每日1剂,每剂药煎两次,早、晚各1次。
5、治痔疮肿痛出水:石榴皮50g,黄柏25g,冰片1g。
石榴皮和黄柏水煎,去渣,取汁,用药汁清洗患处,再将冰片纳入痔疮破烂处。

主治:

用于中气虚弱之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虫积腹痛及遗精、带下、崩漏、便血等。 现代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多种肠道寄生虫、子宫颈炎、内痔便血、多种感染性炎症、化脓性中耳炎、烧伤、足癖感染、银屑病等。

附方:

①治久痢不瘥:陈石榴焙干,为细末,米汤调下三、四钱。(《普济方》神授散) ②治妊身暴下不止,腹痛:安石榴皮二两,当归三两,阿胶二两(炙),熟艾如鸡子大二枚。上四物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产经方》石榴皮汤) ③治粪前有血,令人面黄:酢石榴皮,炙研末,每服二钱,用茄子枝煎汤服。(《千金方》) ④治脱肛:石榴皮、陈壁土,加白矾少许,浓煎熏洗,再加五倍子炒研敷托上之。(《医钞类编》) ⑤治诸虫心痛不可忍,多吐酸水:酸石榴皮一两(锉),桃符二两(锉),胡粉一两,酒二合,槟榔末二钱。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煎前二味至一盏,去滓,下胡粉、槟榔、酒,更煎一沸,稍热,分为三服。(《圣惠方》石榴皮散) ⑥驱绦虫、蛔虫:石榴皮、槟榔各等分,研细末,每次服二钱(小儿酌减),每日二次,连服二天。(《山东中草药手册》) ⑦治丁肿恶毒:以针刺四畔,榴皮着疮上,以面围四畔灸之,以痛为度,仍用榴末敷上,急裹,经宿,连根自出也。(《肘后方》) ⑧治牛皮癣:㈠石榴皮蘸极细的明矾粉搓患处,初搓时微痛。(《山东中草药手册,)㈡石榴皮(炒炭),研细末一份,麻油三份,调成糊状。用时将药油摇匀。以毛笔蘸药匀涂患处,每日二次。(《全展选编·皮肤科》) ⑨预防稻田皮炎:石榴皮二两,五倍子二两,地榆(炒黑)二两,明矾五两。取清水五斤,将前三味药放入水内煎沸后,再煎10分钟,然后加入明矾,用木棒不断搅拌,至明矾全部溶于水中,再煎至剩下药液3斤左右,去渣冷却备用。用时须在下水前将手、脚在药液中浸泡一下;也可用棉花球蘸涂。待药液干后入水工作。每次出水休息,必须如前浸涂后再下水工作。(《上海中医药杂志》(6):170,1966) ⑩治脚肚生疮,初起如粟,搔之渐开,黄水浸淫,痒痛溃烂,遂致绕胫而成痼疾:酸榴皮煎汤冷定,日日扫之,取愈乃止。(《医学正宗》) ⑾治汤火烫伤:石榴果皮适量。研末,麻油调搽患处。(《贵州草药》)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3~9;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涂。 外用:本品入汤剂多生用,入丸、散多炒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研粉外用或煎汤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