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藤
别名:
马蹄、羊蹄藤、夜关门、羊蹄甲、猪腰藤、马鞍藤、鹰爪风、缺月藤、燕尾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鄂羊蹄甲的根或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uhinia glauca(Wall.ex Benth.)Benth.subsp.hupehana(Craib)T.Chen[B.hupehana Craib;B.hupehana Craib var.grandis Craib]采收和储藏:野生的秋季挖根,栽培的于栽培3-4年后,秋季挖根,晒干;茎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200m的灌木丛中、林中及山坡石缝中。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
英文名称:
Hupeh Bauhinia Root, Root of Hupeh Bauhinia
药材类别:
性味:
味苦,性平。无毒。
归经:
归肾、大肠经。
功效:
收敛固涩,解毒除湿。主咳嗽咯血,吐血,便血,遗尿,尿频,白带,子宫脱垂,痢疾,痹痛,疝气,睾丸肿痛,湿疹,疮疖肿痛
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药用部位:
为豆科植物鄂羊蹄甲的根。
植物形态:
鄂羊蹄甲 木质藤本,被稀疏红棕色柔毛。茎纤细,四棱,卷须1个或2个对生。单叶互生;叶柄长3.5-4.5cm;叶片肾形或圆形,长3-8cm,宽4-9cm,先端分裂,裂片顶端圆形,全缘,基部心形至截平,两面疏生红褐色柔毛,后上面无毛;叶脉掌状,7-9条,伞房花序顶生,长5-8cm,花序轴、花梗密被红棕色柔毛;苞片与小苞片丝状,被红棕色柔毛,长7mm;萼管状,有红棕色毛,筒部长1.3-1.7cm,裂片2个;花冠粉红色,花瓣5,匙形,两面除边缘外,均被红棕色长柔毛,边缘皱波状,基部楔形,长1-1.5cm;能育雄蕊仅3枚,花丝长约1.5-2cm,花药瓣裂;雌蕊单一,子房长柱形,具长柄,无毛;柱头头状。荚果条形,扁平,无毛,有明显的网脉,长14-30cm,宽4-5cm,种子多数。花期4-6月,果期8-9月。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不耐严寒。对土壤选择不严,砂质壤土、粘壤土均可栽培。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育苗,开沟条播,行距20-33cm,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田间管理 出苗后,加强松土除草等管理工作,8-9月可施追肥1次,第2年春季或秋季移栽。
药物性状:
根圆柱形,稍扁,大小长短不一,直径1-3.5cm。表面褐色,有细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并有少数细须根或残留须根痕,有的成凹沟。质坚硬,断面皮部褐棕色,木部色稍淡,密布细小孔洞(导管)。无臭,味涩微苦。
临床应用:
1、治癫痫:拟粉叶羊蹄甲茎30g,石膏15g,石灰6g。水煎服。
2、治痢疾:根30~60g。
水煎服。
3、治咳嗽咯血,吐血:夜关门30~60g。
炖猪肺或煎水吃。
主治:
主治咳嗽咯血,便血,遗尿,尿频,白带,痢疾,疝气,睾丸肿痛,湿疹,疮疖肿痛。
附方:
①防治菌痢:鄂羊蹄甲根(切片)一至二两。水煎服,每天一剂,分二次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②治膀胱疝气:双肾藤、荔枝核、橘核、小茴、吴萸根。炖猪小肚吃。(《四川中药志》) ③治睾丸肿痛:双肾藤、鸡肾草、木辈子、双肾草、茴香根、气桃子。共炖猪肉吃。(《四川中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