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萝
别名:
女萝、松上寄生、松落、天棚草、雪风藤、山挂面、龙须草、金钱草、关公须、天蓬草、树挂、飞天蜈蚣、松毛、海风藤、石丝线、飞山翅、仙人头发、金丝藤、云雾草、老君须、胡须草、荼须、过山龙、石须
来源:
为松萝科松萝属植物节松萝(女萝、接筋草)Usnea diffracta Vain.或长松萝(蜈蚣松萝、天蓬草)U. longissima Ach.,以地衣体(叶状体)入药。全年可采,去杂质,晒干备用。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1.生于树干和树枝上。2.生于树干上、树干上。资源分布:1.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甘肃、浙江、福建、台湾、四川、云南、西藏等地。2.分布于东北及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
味甘,性平,有毒(一说无毒)。
归经:
归心、肺、肾经。
功效:
祛痰止咳;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止血调经;驱虫。。主痰热温疟;咳喘;肺痨;头痛;目赤云翳,痈肿疮毒;瘰疠;乳痈;烫火伤;毒蛇咬伤,风温痹痛,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白带;蛔虫病;血吸虫病。
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药用部位:
为松萝科植物长松萝、破茎松萝的丝状体。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1.节松萝(女萝)为藻和菌共生的地衣体,长10~40厘米。全体淡灰绿色,成二叉式分枝,基部径粗1~1.5毫米,愈分愈细密,枝表面有明显的环状裂口。生于深山的老树枝干或高山岩石上,成悬垂条丝状。2.长松萝(蜈蚣松萝)全体成线状,长可达1米。不分岐,密生细而短的侧枝,形似蜈蚣,灰绿色,柔软,外皮质粗松,中心质坚密。子器稀少,皿状,生于枝端。生于高山松树或其他针叶树树皮上,下垂。丝状体入药,四季可采,晒干。分布于全国各地。
植物形态:
1.表面灰绿色、草绿色、老枝灰草黄色。主枝具有皮层,二级分枝缺乏皮层。2.淡绿色至淡黄绿色。枝体基部直径约3mm,主枝粗3-4mm,次生分枝整齐或不整齐多回二叉分枝,枝圆柱形,少数末端稍扁平或棱角。枝干具环状裂隙,如脊椎状。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1)地衣体丝状,柔软,浅黄绿色。主枝短,具皮层,有环裂;次生分枝极长,无皮层,有稠密的小纤毛,表面常有颗粒状小疣。 (2)地衣体丝状,较粗壮,淡灰绿色或淡黄棕色。枝体表面有多数环状裂沟。横断面可见中央有线状强韧性的中轴,具弹性,由菌丝组成;其外为藻环,常由环状沟纹分离成短筒状。
临床应用:
《本草纲目》:松萝,能平肝邪,去寒热,同瓜蒂诸药则能吐痰,非松萝能吐人也。1.《神农本草经》:主瞋怒邪气,止虚汗,头风,女子阴寒肿痛。
2.《名医别录》:疗痰热温疟,可为吐汤,利水道。
3.《药性论》:治寒热,吐胸中客痰涎,去头疮,主项上瘤瘿。
4.《日华子本草》:令人得眠。
5.《本草纲目拾遗》:治蛇虎伤、汤火烙伤及顽疮等症。
6.《陕西中草药》:止血生肌,止痛,清肝明目,退云翳,降血压,调经。
治外伤出血,大便下血,急性结膜炎,角膜云翳,头痛,高血压症,月经不调,崩漏,白带,痈肿,无名肿毒。
7.《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止咳化痰。
治外伤感染,化脓性感染,毒蛇咬伤,肺结核咳嗽痰多,颈淋巴腺炎,乳腺炎。
主治:
用于咳嗽痰多、肺痨、疟疾、头痛目赤、痈肿疮毒、瘰疬、乳痈、外伤出血及风湿痹痛、烫火伤。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化脓性中耳炎、淋巴结核、乳腺炎、烧伤、宫颈糜烂、阴道滴虫均可用之。
附方:
①治角膜云翳:天蓬草五钱。水煎,外洗及内服各半。 ②治刀伤,外伤出血:天蓬草适量。捣烂,敷伤处。 ③治白带:天蓬草四两。烧灰,甜酒冲服。 ④治痈肿,无名肿毒:天蓬草三钱,楤木根皮五钱,细辛二钱。共研细粉,水或酒调敷。(选方出《陕西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