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香葇

别名:

石苏(《开宝本草》),蚊子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石艾,独行千里(《陆川本草》),青香薷(《中药志》),五香草(《杭州药植志》),细叶香薷(《湖南药物志》),小香薷(《贵州植药调查》),广香薷、小叶香薷(《中药材品种论述》),野香薷、细叶七星剑(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香薷、痧药草、山茵陈、土荆芥、野紫苏、香荠、野荆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十香草(《广西中草药》),荠苎(《江西草药》)。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全草。夏季采收地上部分,除去根部,晒干。

药材产地:

生于荒地、路边、田边,山坡草丛中。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主产湖南、湖北。此外,广西等地亦产。

性味:

性辛苦,温。①《开宝本蕈》:味辛香,温,无毒。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微温,味辛。

归经:

功效:

祛暑,活血,理气,化湿。治夏月感冒,中暑呕恶,腹痛泄泻,跌打瘀痛,湿疹,疖肿。①《开宝本草》:主调中温胃,止霍乱吐泻,心腹胀满,脐腹痛,肠鸣。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解蛇毒,散瘀定痛,化浊解暑。治毒蛇咬伤,跌打瘀痛,中暑发热,皮肤湿疹瘙痒,多发性疖肿。③《江西草药》:祛暑理气。治小儿夏季热初期,中暑作呕。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暑行气,解表,止痛。治中暑,感冒,胃痛。

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研末。外用:煎洗、捣烂或研末调敷。

药用部位:

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全草。

植物形态:

石香薷(《纲目》),又名:华荠苎。一年生草本,高15~45厘米。茎直立,方形,绿褐色或略带淡红色,被逆生长柔毛,多分枝。叶对生,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2厘米,宽2~4毫米,先端突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疏锯齿,两面均密被白色细柔毛,并密布腺点。花轮生,海轮着生2朵,由数轮聚成头状或总状,通常顶生;每花具苞片1枚,苞片卵圆形,先端锐尖,基部阔楔圆形,密被白色短柔毛;花萼筒状,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被短柔毛,边缘密生缘毛;花冠2唇形,淡紫色,上唇较短,先端凹缺,下唇3裂,两面裂片小而全缘,中间裂片大而具疏锯齿,花冠内外均光滑,仅于下唇中裂片内侧簇生长柔毛;雄蕊2,退化雄蕊2,花丝极短,着生于花冠简内;子房2深裂,花柱自子房基部着生,柱头2裂。小坚果4,圆形,藏于宿存花萼内。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药物性状:

干燥全草,全体被毛,长约20~30厘米。茎细,上部方柱形,稍呈波状弯曲,有分枝;基部紫红色,上部灰绿色,节明显,节间长约3厘米;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叶对生,披针形,灰绿色至绿色,皱缩,易破碎,多无花序。气香,味辛凉而微有灼感。以苗矮,色青绿、叶多,枝嫩者为佳。 本品在湖南、湖北、广西等地作香薷使用,参见"香薷"条。

临床应用:

1、治中暑腹痛:荠苎50g,水煎服,红糖为引。
2、防治感冒;荠苎、薄荷、陈皮各10g,金银花茎叶20g,葱白三个,煎水当茶饮。
3、治胃痛:荠苎、黄毛耳草各等量,晒干研末,每次10~15g,每日三次,温开水送服。
4、治蛇伤疖肿:野香薷鲜品,捣烂外敷。

主治:

主治中暑呕恶,腹痛泄泻,跌打瘀痛,湿疹,感冒,疖肿。

附方:

①防治感冒;荠苎、薄荷、陈皮各二钱,金银花茎叶四钱,葱白三个,煎水当茶饮。 ②治中暑腹痛:荠苎一两,水煎服,红糖为引。 ③治胃痛:荠苎、黄毛耳草各等量,晒干研末,每次二至三钱,每日三次,温开水送服。(①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④治阴部湿疹:细叶香薷煎水洗患处。(《广西中草药》) ⑤治蛇伤疖肿:野香薷鲜品,捣烂外敷。(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保健应用: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10~20g;或研末。外用,煎洗、捣烂或研末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