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别名:

真珠母、鳆鱼甲、鲍鱼皮、九孔螺、千里光、金蛤蜊皮

来源:

性味:

性咸,寒。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用量:

药用部位:

为鲍科动物杂、皱纹盘鲍、羊鲍等的贝壳。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习称“光底海决”,贝壳卵圆形,质坚厚,小型,一般长3?8厘米,宽2.5?5.5厘米,壳外表面呈灰棕色,螺体部退化,螺层三级,呈右旋螺形,从第二螺层中部开始至边缘有30余个逐渐增大的椭圆形突起,末端8?9个呈孔状,孔口与壳平,故又有“九孔石决明”之称。壳内表面显珍珠样彩色光泽。无臭,微咸。 为暖海性种,我国广东沿海地区甚多。

临床应用:

1、治风毒气攻入头、眼目昏及头目不利:石决明、羌活、草决明、菊花各30g,炙甘草15g。
将以上5味中药研成细末。
每服6g,水煎,分成两份,饭后、睡前温服。
2、治白内障:石決明、益母草、防风各6g,人参、菊花、车前子各9g。
将以上6味中药研成细末。
每服3g,饭后米汤送服。
3、治眼生丁翳:煅石决明、珍珠、琥珀各8g,乌贼骨12g,龙脑3g。
将以上5味中药研成细末。
每次取1g,点于眼中。
4、治目暴肿疼痛:石决明12g,车前子、黄连各50g。
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2丸,饭后米汤送服,每日两次。

主治:

为平肝阳重镇之要药。 用于阴虚阳亢或肝阳独亢、肝火上炎所致头痛、眩晕、心烦失眠、面赤易怒、惊痫抽搐、翳膜遮睛、视物昏蒙及肝虚目暗、青盲雀目等。 尚可用于骨蒸劳 热、淋证、疮疡久不收口、外伤出血及胃酸过多的胃脘疼痛。 现代常用于高血压病、角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3~12g;煎服,宜先煎。外用,煅烧、水煎。 平肝潜阳、清热明目多生用,收敛多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