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鮅鱼

别名:

桃花鱼(《脊椎动物分类学》),宽鳍鱲鱼(《鱼类分类学》)。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宽鳍鱲鱼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cco platypus(Schlegel.)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生活于水流较急、底质为砂石的浅滩。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生殖季节4-6月。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中上游、黑龙江、珠江流域及台湾。

英文名称:

pale chub

药材类别:

性味:

味甘,性平。有小毒。

归经:

归脾经。

功效:

解毒;杀虫。主疮疖;疥癣

用量:

内服:煮食,100-20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焙研撒敷。

药用部位:

为鲤科动物宽鳍鱲鱼的全体。

植物形态:

体长而侧扁。腹部圆。体长约18厘米,头短,吻钝。口端位,稍向上倾斜,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平整无缺口。唇厚,上颌骨后延至眼后缘。眼位于头侧稍近吻端。下咽齿3行,顶端尖而微弯。鳞较大,腹鳍基部有一延长的腋鳞。侧线鳞41~50。背鳍Ⅱ7,起点在腹鳍前或相对。臀鳍Ⅲ8~9,生殖季节雄体臀鳙第1~4根不分枝,鳍条延长达到尾基;头部和臀鳍上都出现珠星。体色鲜艳,背部灰黑,腹部银白,体侧有12~13条蓝色的垂直条纹,在条纹间具多数不规则粉红色斑点,腹鳍淡红色,胸鳍上有黑色小斑,背鳍、尾鳍灰色,尾鳍后缘黑色。

主治:

主治疮疖,疥癣。

保健应用:

日常用法:内服,煮食,100~20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焙研撒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