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
别名:
醋柳果、醋刺柳、酸刺、黑刺、醋柳、沙枣、达尔、大尔卜兴、酸刺子、酸柳柳、其察日嘎纳、黄酸刺、酸刺刺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中国沙棘和云南沙棘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sinensis Rousi [H.rhamnoides auct.non L.;H.rhamnoides L.var.procera Rehd.]2.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yunnanensis Rousi采收和储藏:9-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产地: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800-3600m的阳坡、沙漠地区河谷阶地、平坦沙地和砾石质山坡。2.生于海拔2200-3700m的干涸河谷沙地、石砾地或山坡密林中至高山草地。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2.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英文名称:
FRUCTUS HIPPOPHAE
药材类别:
果实/种子类
性味:
味酸、涩,性温。
归经:
归脾、胃、肺、心经。
功效:
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主咳嗽痰多;肺脓肿;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胃痛;肠炎;闭经;跌打瘀肿
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药用部位:
沙棘果实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活性物质,沙棘的根、茎、叶、花、果。
植物形态:
沙棘(图2)1、中国沙棘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1-5m,高山沟谷可达18m。棘刺较多,粗壮,顶生或侧生;嫩枝褐绿色,密被银白色而带褐色鳞片或有时具白色星状毛,老枝灰黑色,粗糙;芽大,金黄色或锈色。单叶通常近对生;叶柄极短;叶片纸质,狭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约1cm,两端钝形或基部近圆形,上面绿色,初被白色盾形毛或星状毛,下面银白色或淡白色,被鳞片。果实圆球形,直径4-6mm,橙黄色或橘红色;果梗长1-2.5mm。种子小,黑色或紫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9-10月。2、云南沙棘 本业种与中国沙棘的区别为:叶互生,叶片下面通常被锈色鳞片,稀为带灰白色;果实圆球形,直径5-6mm;种子黑色,椭圆形,长约3.5mm。
药物采收:
生物学特性 喜光,耐低温,宜栽培在河谷、河滩、小溪和湖泊沿岸、沼泽地边缘以及盐渍草甸。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种子繁殖:春播前将种子浸胀,行距10-15cm条播,深度3cm。1星期后出苗,当出现第1对真叶后,开始间苗,出现第4对真叶时,第2次间苗,株距保持5cm。秋播宜在晚秋进行,播后畦面覆盖,冬季浇水封冻,翌年出苗。扦插繁殖:插条选择中等成熟的生长枝,插期以6月中旬至8月未为好,插时行株距为(10-15)cm×(5-10)cm。第2年春移植,行株距为(30-60)cm ×(15-17)cm。用1-2年无性繁殖苗造林,种植密度以密植为好,行株距4m×2m。对果实成熟期不同的类型或品种,可分片栽植,便于管理。栽植时,注意雌雄合理的配比,一般8株雌株配植1株雄株。田间管理 为提高土壤肥力,要注意中耕除草,沙棘对磷肥比较敏感,可酌情施过磷酸钙,以利植株生长。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果实类球形或扁球形,单个或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面棕红色或黑褐色,皱缩,多具短小果柄;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扁卵形,长2.5-4mm,宽约2mm,表面褐色,种脐位于狭端,另一端有珠孔,两侧各有一条纵沟;种皮较硬,击破后,子叶乳白色,油性。气微,味酸、涩。以粒大、肉厚、油润者为佳。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细胞一列,壁稍厚,外被白色鳞状毛。中果皮较宽阔,细胞壁薄,内含众多橙黄色或鲜黄色颗粒状物及油滴。维管束外韧型,位于中果皮内侧,排列成环。内果皮为1列无色的镶嵌细胞,种皮细胞紧密排列成栅状。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
临床应用:
1、治咳嗽:沙棘适量,煎煮浓缩为膏。能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
2、治肺热久咳、喘促痰多、胸中满闷:沙棘、栀子、木香、甘草、葡萄干各适量。
研成粉末,一次1.5~3g,每日两次,温水送服。
有清热祛痰、止咳定喘的作用。
主治:
用于咳喘痰嗽、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肿,阴伤口渴等。为藏族、蒙古族治疗咳喘痰嗽的常用药,现代用于呼吸道感染、慢性肝炎、缺血性心脏病、高血脂、白血病、口腔溃疡、外伤性黏膜穿孔等。
附方: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