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藤
别名:
金银藤、金银花藤、右旋藤、千金藤、老翁须、金钗股、大薜荔、鹭鸶藤、水杨藤、鸳鸯草、忍冬草、左缠藤、忍寒草、通灵草、蜜桶藤、金银花藤、金银藤、金银花杆、甜藤、右篆藤、二花秧、银花秧、净制忍冬藤、忍冬草、银花秧、二花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忍科植物忍冬、华南忍冬、菰腺忍冬、黄褐毛忍冬等的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nmicera japonica Thunb. L. confusa (Sweet) DC. L. hypoglauca Miq. L.fuluotomentosa Hsu et S.C.Chneg采收和储藏:秋、冬两季割取,除去杂质,捆成束或卷成团,晒干。
药材产地:
1.忍冬:生于山坡疏林中、灌木丛中、村寨旁、路边等处,赤有栽培。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2.华南忍冬:生于丘陵、山坡、杂木灌丛及平原旷野、路旁或河崖边。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3.菰腺忍冬:生于海拔200-700(-1500)m的灌丛或疏林中。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4.黄褐毛忍冬:生于海拔850-1300m的山坡岩旁灌木林或疏林中。分布于广西、躜6、云南。
英文名称:
Japanese Honeysuckle Stem, Honeysuckle Stem, Japanese Honeysuckle
药材类别:
藤木类
性味:
味甘;性寒。①《别录》:甘,温,无毒。②《药性论》:味辛。③《本草拾遗》:小寒。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
入心、肺经。①《要药分剂》:入肺经。②《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效:
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熬膏贴,或研末调敷衍,赤可用鲜品捣敷。
药用部位:
为忍科植物忍冬、华南忍冬、菰腺忍冬、黄褐毛忍冬等的干燥茎枝。
植物形态:
1.忍冬 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长达9m。茎中空,多分枝,幼枝密被短柔毛和腺毛。叶对生;叶柄长4-10cm,密被短柔毛;叶纸质,叶片卵形、长圆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8cm,宽1-5.5cm,先端短尖、渐尖或钝圆,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两面和边缘均被短柔毛。花成对腋生,花梗密被短柔毛和腺毛;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与对柄等长或稍短,生于下部者长2-4cm,密被短柔毛和腺毛;苞片2枚,叶状,广卵形或椭圆形,长约3.5mm,被毛或近无毛;小苞片长约1mm,被短毛及腺毛;花萼短小,萼筒长约2mm,无毛,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先端尖,外面和边缘密被毛;花冠唇形,长3-5cm,上唇4浅裂,花冠筒细长,外面被短毛和腺毛,上唇4裂片先端钝形,下唇带状而反曲,花初开时为白色,2-3d后变金黄色;雄蕊5,着生于花冠内面筒口附近,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出。浆果球形,直径6-7mm,成熟时蓝黑色,有光泽。花期4-7月,果期6-11月。2.华南忍冬 本种与忍科的区别在于:幼枝、叶柄、总花梗、苞片、小苞片均被灰黄色卷曲短柔毛,并疏被微腺毛;小枝淡红褐色或近褐色。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幼时两面被短糙毛,老时上面无毛。苞片披针形,长1-2mm;小苞片先端具缘毛;萼筒被柔毛。果实黑色。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3.菰腺忍冬 本种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叶下面有时粉绿色,有柄或具极短柄的黄色至橘红色蘑菇形腺体。苞片线状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外面具短糙毛和缘毛;花冠白色,有时有淡红晕,后变金黄色,外面疏被倒生微伏毛,并常具无柄或有短柄的腺。果实有时具白粉。花期4-6月,果熟期10-11月。4.黄褐毛忍冬 本种与前三种的区别在于:幼枝、叶柄、叶下面、总花梗、苞片、小苞片和萼齿均密被形展或弯伏的黄褐色毡毛关糙毛,毛长不超过2mm,幼枝和叶两面散生橘红色短腺毛。叶片纸质,卵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苞片钻形;小苞片卵形至线状披针形;双花下面不具苞关叶;花冠和苞片均较短,花冠外面密被黄褐色倒伏毛和开展的短腺毛。花期6-7月。
药物采收:
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段,干燥。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常捆成束或卷成团。茎枝长圆本形,多分枝,直径1.5-6mm,节间长3-6cm,有殖叶及叶痕。表面棕红色或暗棕色,有细纵纹,老枝光滑,细枝有淡黄色毛茸;外皮易剥落露出灰白色同皮。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心空洞。气微,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以表面色棕红、质嫩者为佳。显微鉴别 细枝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单细胞非腺毛壁厚,有疣状突起;腺毛柄较长。皮层较宽,纤维成环,内侧皮层细胞较小或已产生木栓层。韧皮部较窄,有的射线细胞含草酸钙簇晶;较粗茎的韧皮部有少数纤维。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散列,木射线宽1-2列细胞,有纹孔。髓周细胞壁木化,中央呈空洞。
临床应用:
1.《本草纲目》: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称其治风、除胀、解痢为要药,而后世不复知用:后世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而昔人并未言及,乃知古今之理,万变不同,未可一辙论也。
按陈自明《外科精要》云,忍冬酒治痈疽发背,初发便当服此,其效甚奇,胜于红内消。
洪迈、沈括诸方所载甚详。
2.《医学真传》:余每用银花,人多异之,谓非痈毒疮疡,用之何益?夫银花之藤,乃宣通经脉之药也。
通经脉而调气血,何病不宜,岂必痈毒而后用之哉。
3.《本草正义》:忍冬,《别录》称其甘温,实则主治功效,皆以清热解毒见长,必不可以言温。
故陈藏器谓为小寒,且明言其非温;甄权则称其味辛,盖惟辛能散,乃以解除热毒,权说是也。
今人多用其花,实则花性轻扬,力量甚薄,不如枝蔓之气味俱厚。
古人只称忍冬,不言为花,则并不用花入药,自可于言外得之。
观《纲目》所附诸方,尚是藤叶为多,更是明证。
《别录》谓主治寒热身肿,盖亦指寒热痈肿之疮疡而言,与陈自明《外科精要》之忍冬酒、忍冬圆同意,非能泛治一切肿胀。
甄权谓治腹胀满,恐有误会;虽味辛能散,而性本寒凉,必非通治胀满之药。
甄权又谓能止气下僻,则热毒蕴于肠腑之僻积滞下,此能清之,亦犹陈藏器谓治热毒血痢耳。
藏器又谓治水痢,则谓大便自利之水泄,惟热痢或可用之,而脾肾虚惫之自利,非其所宜。
濒湖谓治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
则今人多用其花,寿颐已谓不如藤叶之力厚,且不仅煎剂之必须,即外用煎汤洗涤亦大良。
随处都有,取之不竭,真所谓简、便、贱三字毕备之良药也。
4.《名医别录》:主寒热身肿。
5.陶弘景:煮汁以酿酒,补虚疗风。
6.《药性论》:主腹胀满,能止气下僻。
7.《本草拾遗》:主热毒血痢水痢。
8.《履?岩本草》:治筋骨疼痛。
9.《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消痰,祛风热,清咽喉热痛。
10.《本草纲目》:治上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恶疮,散热解毒。
11.《本草再新》:治心虚火旺,补气宽中,咳嗽,痈痿。
12.《南京民间药草》:茎叶及花对眼睛发炎时有疗效。
13.《贵州民间方药集》:叶:外敷治刀伤。
1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湿热腿痛。
主治:
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传染性肝炎,痈肿疮毒,筋骨疼痛,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症。
附方:
①治四时外感、发热口渴,或兼肢体酸痛者:忍冬藤(带叶或花,干者)一两(鲜者三两)。煎汤代茶频饮。(《泉州本草》) ②治热毒血痢:忍冬藤浓煎坎。(《圣惠方》) ③治痈疽发背、肠痈、奶痈、无名肿痛,憎寒壮热,类若伤寒:忍冬草(去梗)、黄芪(去芦)各五两,当归一两二钱,甘草(炙)八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一盏半,煎至一盏,若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少顷再进第二服;留渣外敷。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局方》神效托里散) ④治一切痈疽:忍冬藤(生取)五两,大甘草节一两。上用水二碗,煎一碗,入无灰好酒一碗,再煎数沸,去滓,分三服,一昼夜用尽,病重昼夜二剂,至大小便通利为度;另用忍冬藤一把烂研,酒少许敷四周。(《外科精要》忍冬酒) ⑤治诸般肿痛,金刃伤疮,恶疮:金银藤四两,吸铁石三钱,香油一斤。熬枯去滓,入黄丹八两,待熬至滴水不散,如常摊用。(《乾坤生意秘韫》忍冬膏) ⑥治恶疮不愈:左缠藤一把。捣烂,入雄黄五分,水二升,瓦罐煎之,以纸封七重,穿一孔,待气出,以疮对孔熏之,三时久.大出黄水后,用生肌药取效。亦治轻粉毒痈。(《余居士选奇方》) ⑦治疮久成漏:忍冬草浸酒常服。(《证治要诀》) ⑧治风湿性关节炎:忍冬藤一两,稀莶草四钱,鸡血藤五钱,老鹤草五钱,白薇四钱,水煎服。(《山东中药》) ⑨治毒草中毒:鲜金银花嫩茎叶适量,用冷开水洗净,嚼细服下。(《上海常用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