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

别名:

靛、靛花、靛沫、蓝靛、青蛤粉、青缸花、蓝露、淀花、靛沫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应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豆科植物木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 [Goldfussia cusia Nees;Strobilanthes cusia (Nees)O. Kuntze]2.Polygonum tinctorium Ait.3.Indigofera tinctoria L.4.Isatis indigotica For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茎叶,置缸中,加清水浸2-3d,至叶腐烂、茎脱皮时,将茎枝捞出,加入石灰(每100kg加石灰8-10kg),充分搅拌,至浸液由深绿色转为紫红色时,捞出液面泡沫,于烈日下晒干,即得。

药材产地:

【动植物资源分布】:1、木蓝:分布于山东、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2、菘蓝: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甘肃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 3、草大青:分布于长江流域,江苏、甘肃。4、马蓝: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5、蓼蓝: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陕西。【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初冬采收茎叶,置缸内。

英文名称:

Natural Indigo,Common Baphicacanthus Rhizome and Root

药材类别:

其他

性味:

味咸;性寒。①《药性论》:味甘,平。②《开宝本草》:味咸,寒,无毒。③《医林纂要》:辛咸。④《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

入肝、肺、胃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②《本草求真》:专入肝。③《本草便读》:入肝,又能入肺、胃。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主温病热毒斑疹;血热吐血;衄血;咯血;肝热惊痫;肝火犯肺咳嗽;咽喉肿痛;丹毒;痄;疮肿;蛇虫咬伤

用量:

内服:研末,1.5-6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干撒或调敷。

药用部位: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后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药材为极细的深蓝色粉末。质轻而松,易飞扬,可粘手粘纸。有特殊草腥气,味微酸。将粉末投入水中,则浮于水面,极少量下沉。将粉末置纸上以火点燃,则生紫红色火焰。若隔铁片烧之,则全部挥散。产于河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河南、四川、云南等省。

植物形态:

1.马蓝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干时茎叶呈蓝色或黑绿色。根茎粗壮,断面呈蓝色。地上茎基部稍木质化,略带方形,稍分枝,节膨大,幼时被褐色微毛。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5cm,宽4-8cm;先端急尖,微钝头,基部渐狭细,边缘有浅锯齿或波状齿或全缘,上面无毛,有稠密狭细的钟乳线条,下面幼时脉上稍生褐色微软毛,侧脉5-6对。花无梗,成疏生的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叶状,狭倒卵形,早落;花萼裂片5,条形,长1-1.4cm,通常一片较大,呈匙形,无毛;花冠漏斗状,淡紫色,长4.5-5.5cm,5裂近相等,长6-7mm,先端微凹;雄蕊4,2强,花粉椭圆形,有带条,带条上具两条波形的脊;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蒴果为稍狭的匙形,长1.5-2cm。种子4颗,有微毛。花期6-10月,果期7-11月。2.蓼蓝 一年生草本,高50-80cm。茎圆柱形,分枝或不分枝,无毛,具明显的节。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基部有鞘状膜质托叶,淡褐色,先端截形,边缘长睫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5.5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有缘毛,干后两面均蓝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紧密;苞片钟形,近革质,有睫毛;花小,红色,花被5裂,裂片倒卵形,淡红色;雄蕊6-8;雌蕊1,花柱不伸出,柱头3叉。瘦果椭圆状三棱形或两凸形,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9月,果期8-10月。3.木蓝 小灌木,高50-80cm,罕更高。茎直立,小枝被银白色短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2.5-5cm,小叶对生;托叶小,锥形;小叶9-13,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2cm,宽0.5-1.5cm,先端钝圆,有小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丁字毛,叶干时常带蓝色。总状花序疏松,通常腋生,远较叶为短,有花约20朵;萼钟形,被银白色毛,上部5齿裂;花冠蝶形,红黄色,长约4mm,旗瓣宽卵形至长圆形,外面有毛,翼瓣卵圆形,微与龙骨瓣相连,龙骨瓣匙形,爪上有距;雄蕊10,两体;子房无柄,花柱短,内弯,柱头头状。荚果线状圆柱形,直或稍弯,长约2cm,棕黑色,无毛。种子长圆形状圆柱形,直或稍弯,长约2cm,棕黑色,无毛。种子长圆形,5-12颗,种子长约1.5mm。花期5-6月,果期7-8月4.蓼蓝:(靛青叶、蓝靛叶、靛叶)一年本草、高50-80cm,茎直立,单一分枝,有棱和明显的节,带红紫色,几无毛。单叶互生,有柄;托叶鞘圆筒状,具长睫毛;叶片卵形至宽椭圆形,长3-8cm,宽2-5cm,先端圆钝,基部近圆形或平截,全绿,无毛或沿脉补短毛,蓝绿色,干后变暗蓝色。夏季开淡红色小花,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密集,苞片膜质,具纤毛,花被5;卵形;、雄蕊6-8个,短天花被。瘦果宽卵形,三棱,棕色,有光泽,包于宿存的膜质花被内。

药物采收:

青黛:拣去杂质,过罗。飞青黛:筛去杂质,置乳钵内,加适量清水,混和研细,复注入清水,轻轻搅动,使细粉悬浮,倾入另一容器中,待沉淀后,倒去清水,然后将沉淀之粉末,倾倒于铺上白纸的筛内,晒干,研细。

药物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用手搓捻即成细末。薇有草腥气,味淡。

临床应用:

1.《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
2.《本草拾遗》:解毒。
小儿丹热,和水服之。
3.《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厥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
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4.《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膈上痰水,驱时疫头痛,敛伤寒赤斑,水调服之。
5.《本草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
6.《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瘛、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寒疝。
7.《本经逢原》: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
8.《要药分剂》:除热解毒,兼能凉血。
9.《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
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
10.《开宝本草》:青黛,从波斯国来,及太原并庐陵、南康等染淀,亦堪敷热恶肿、蛇虺螫毒。
染瓮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
11.《本草衍义》:青黛,乃蓝为之。
有一妇人患脐下腹上,下连二阴,遍满生湿疮,状如马瓜疮,他处并无,热痒而痛,大小便涩,出黄汁,食亦减,身面微肿,医作恶疮治,用鳗鱼、松脂、黄丹之类。
药涂上,疮愈热,痛愈甚。
治不对,故如此。
问之,此人嗜酒,贪啖,喜鱼蟹发风等物。
急令用温水洗,拭去膏药。
寻以马齿苋四两,烂研细;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疮上,即时热减,痛痒皆去。
仍服八正散,日三服,分散客热,每涂药,得一时久,药已干燥,又再涂新湿药。
凡如此二日,减三分之一,五日减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
既愈而问曰:此疮何缘至此?曰:中、下焦蓄风热,毒气若不出,当作肠痈内痔。
仍常须禁酒及发风物。
然不能禁酒,后果然患内痔。

主治:

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疮肿,丹毒,蛇虫咬伤等症。 其特点为能泻肝火、清肺热、解热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病毒性肺炎、心肌炎、病毒性肝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银屑病、中耳炎、口腔溃疡、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癌等常用之。

附方:

①治伤寒赤斑:青黛二钱。水研服。(《类证活人书》) ②治妊娠伤寒,热郁阳明,热极而发紫黑斑,脉洪数者,若不急治,胎殒在即:真青黛钱半,鲜生地二两(捣汁),生石膏八钱,升麻六分,黄芩二钱,焦栀子三钱,葱头三枚。水煎服。(《重订通俗伤寒论》青黛石膏汤) ③治吐血不止:青黛二钱,新水调下。(《端效方》青金散) ④治咯血:青黛一钱,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黄明蜡煎黄色,取出研细)。上二件再同研匀,却以所煎蜡少许,熔开和之,捏作钱大饼子。每服,用干柿一个,中破开,入药一饼,合定,以湿纸裹,慢火煨熟,取出,以糯米粥嚼下。(《中藏经》圣饼子) ⑤治咳嗽吐痰,面鼻发红者:青黛(水飞极细,晒干再研用)四钱,蛤粉三钱。二味炼蜜为丸,如指头大。临卧噙三丸。(《医学从众录》青黛蛤粉丸) ⑥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青黛、海石、瓜蒌仁、川贝母。(《症因脉治》青黛海石丸) ⑦治小儿惊痫:青黛,量大小,水研服之。(《生生编》) ⑧治产后发狂:四物汤加青黛。水煎服。(《摘元方》) ⑨治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则成热:青黛,以姜汁入汤调服。(《医学正传》) ⑩治口舌生疮:青黛一钱,细辛一分,黄柏一分(锉),地骨皮一分,密陀僧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贴于疮上。有涎即吐之。(《圣惠方》) ⑾治一切热毒,脓窝疮:青黛一两,寒水石一两(煅过,苏为度)。上为细末,用香油调搽。(《普济方》青金散) ⑿治天泡疮:青黛适量,鲜丝瓜叶捣汁调敷患处。加少许菜油调和亦可。(《验方选集》) ⒀治小儿湿癣浸淫疮:白胶香二两(研),蛤粉半两,青黛二钱半。上研匀为细末,干掺疮上。(《田氏保婴集》青金散) ⒁治瘰疬未穿:靛花、马齿苋同捣,日日涂敷。(《简便单方》) ⒂治耳疳出汁:青黛、黄柏末。干搽。(《谈埜翁试验方》) ⒃治烂弦风眼:青黛、黄连。泡汤日洗。(《明目经验方》) ⒄治诸毒虫伤:青黛、雄黄等分。研末,新汲水服二钱。(《古今录验方》)

保健应用:

日常用量:1~3g,宜入丸散用,也可以用水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