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风藤
别名:
清风藤、寻风藤、追骨散、青藤、大青木香、岩见愁、排风藤、土藤
来源: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 (Thunb.)Rehd et Wils. 及毛青藤inomenium acutum (Thunb.)Rehd. et Wils. var. cinereum Rehd. et Wils.的干燥藤茎。秋末冬初采割,扎把或切长段,晒干。
药材产地:
生于山坡林缘、沟边及灌丛中,攀援于树上或岩石上。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英文名称:
CAULIS SINOMENII
药材类别:
藤木类
性味:
性苦,平。①《本草便读》:苦,平。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苦辛,寒。
归经:
归脾、肝经。
功效:
祛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①《本草图经》:治风。②《纲目》: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酒药中用。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行水利尿,泻下焦血分湿热。治风水肿,脚气,风湿关节疼痛,口眼歪斜,痈肿恶疮。④《中国药植志》:除湿,祛风,行气,利水。治膀胱水肿,风肿,脚气湿肿。⑤《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驱风湿,通经络。治风寒湿痹,鹤膝风,肢节肿痛。
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熬膏。外用:煎水洗。
药用部位:
为防己科植物青藤的干燥藤茎。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落叶缠绕藤木,长可达7米。根块状。茎圆柱形,带木质,表面灰褐色,内面黄褐色,有放射状的髓部,枝绿色光亮,有纵纹。叶互生,厚纸质或革质,具长柄;叶片卵圆形,长6~12厘米,宽4~10厘米,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稍心形,全缘或3~7角状浅裂,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光滑无毛。夏季开淡绿色小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圆锥状;雄花花萼4~6,花瓣6,细小,雄蕊9~12.分离;心皮3.分离。核果扁球形,熟时蓝黑色,种子半月形。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分布于河南、陕西、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等省。
植物形态:
①青藤,又名:大叶青藤、土木通、土藤、大青木香、岩见愁、排风藤。落叶缠绕藤本。茎带木质,枝绿色,光滑,有纵直条纹。叶互生,叶柄长5~10厘米;叶片近圆形或卵圆形,长6~12厘米,宽4~12厘米,基部稍心形或近截形,全缘或5~7浅裂,上面光滑,绿色,下面苍白色。花小,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长10~18厘米,多少被毛;雄花具花萼6片,黄色,长1.8~2.5毫米,外侧被毛;花瓣6片,淡绿色;雄蕊9~12枚,长约1.6毫米;雌花的花被与雄花同;具9枚退化雄蕊;心皮3,花柱反曲,柱头浅裂。核果,黑色,长5~7毫米,直径4一5毫米,内果皮扁平。种子半月形。花期6~7月。生于山地。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②华防己,又名:湘防已、过山龙、穿山藤、秤钩风。木质藤本,长达10米余,全体无毛。枝绿色或紫褐色,具细纹。叶互生,阔卵形至近圆形,长5~10厘米,宽7~12厘米,先端尖;全缘,基部截形、圆形或微心形,基出脉5;叶柄长4~8厘米。聚伞花序腋生;花小,单性,绿色或黄色;萼片6,椭圆形,长约2.5毫米;花瓣6,近圆形,长约1.5毫米;雄花具雄蕊6,花丝长约2毫米,花药球形;雌花具退化雄蕊6,子房上位,心皮3,分离。果为小核果。生山坡林缘灌丛中。分布湖南、广东、广西。③清风藤落叶缠绕藤本。嫩枝条屈曲,有微毛。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5~7厘米,宽3~4.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或带阔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苹质;落叶后,叶柄基部残留枝上成短刺状,顶端微呈两歧.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下有鳞片数枚,先叶开放;花黄色,直径5~6毫米;萼5裂;花瓣5,倒卵状椭圆形;雄蕊5,短于花瓣;子房基部有5尖裂的花盘,花柱锥形.核果深裂,成并立的2分果,分果扁,倒卵形,熟吐深碧色。花期3月。果期5月。生于山坡路旁、林下、溪边灌丛中。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湖南等地。
药物采收:
除去杂质,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药物性状:
①青藤的干燥藤茎呈细长圆柱形,直径5~20毫米,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及横向皮孔,节处膨大。体轻,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不平坦,横切面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与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导管较大,中央为圆形的髓。气弱,味苦。产江苏、浙江、湖北等地。②华防己的干燥藤茎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沟纹、裂隙和疤痕。质极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导管明显,维管束呈放射状,且显清晰的多层环纹,一般2~7圈,偏心性。气微弱,味微苦。产湖南。③清风藤的干燥老藤呈圆柱形,灰黑色,光滑,外表有纵皱纹及叶柄残基。横断面皮部较薄,灰黑色,木质部黄白色,射线不明显。味微苦。产浙江。青风藤的原植物,《本草》记载简略,殊难确定为何种,据目前药用情况,主要为上述防己科的青藤。此外,四川所用者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茎(参见"青檀香"条);福建所用者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茎(参见"鸡矢藤"条);浙江尚有用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茎(参见"常春藤"条)。
临床应用:
①《本草汇言》:"清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证,久服常服,大建奇功。须与当归、枸杞合用方善也。
" ②《本草便读》:"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此物善治风疾,故一切历节麻痹皆治之,浸酒尤妙。
以风气通于肝,故入肝,风胜湿,湿气又通于脾也。
"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历节风、鹤膝风、脚气肿痛,以及风邪中络之口眼啮斜、言语失利、口角流涎;水湿内停所致水肿、小便不利等。但临床主要作为消炎镇痛药用,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面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疮疖肿痛多用之。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亦可配伍用之。
附方:
①治一切诸风:青藤二、三月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内,微火熬七日夜,成膏,收入瓷瓶内。用时先备梳三五把,量人虚实,以酒服一茶匙毕,将患人身上拍一掌,其后遍身发痒不可当,急以梳梳之。要痒止,即饮冷水-口便解。避风数日。(《濒湖集简方》青藤膏) ②治骨节风气痛:大青木香根或茎叶适量,煎水常洗痛处。(《贵州民间药物》)